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追寻手记】之十:追寻#8226;思考#8226;成长
  • 作者:杨娜 摄影:杨娜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1-06-09字体:[
  •   

      

      十天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正当我需要回头总结之时才悻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时间的悄无声息,但这十天的经历却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值此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一路追寻党的足迹,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在历史与现实的触碰中,让我感觉到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与每一个华夏子孙血脉相融;让我感触到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深藏在我们民族脊梁的背后,正孕育着无穷的能量。无形中增加对党的进一步认识也让我对自身今后的努力方向有了更加清醒和果断的把握…… 
                                      我们追寻,我们感悟

      追寻一行,我们不断重拾对党的记忆和对英烈的缅怀,重温党的历史,寻访红色足迹,感悟英烈的革命情怀,重新审视作为新一辈的我们肩上的责任与职责,亲身经历革命路径,体会激情燃烧的岁月,感触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思想洗礼。

      在左右江红七军军部旧址,我们看到了一支骁勇善战、英勇顽强的部队,看到了这支伴随着百色起义诞生的部队是如何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成功实践“工农武装割据”这一革命历史思想并写下灿烂的革命篇章。

      在八路军驻桂办事处旧址,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曾经为统一革命战线、为中央红军输送军需物资、积极领导地下党抗日活动的身影,为收送情报、领导抗日文化运动集中分散特务分子的注意力而多方奔走以摆脱跟踪。

      在界首镇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园,在湘江边,我们驻足,停止向前,仿佛我们能亲眼看到湘江战役中那场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一幅幅历史画面,看到先烈塑像为远征而显露出凝重的思考,也有为激战而释放的壮志豪情,更有为永生而作出一切牺牲、艰难战斗的恢宏。

      在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我们看到学员们努力学习革命理论、进行军事训练的图片,毕业后的他们分赴全国各地进行革命活动,播种下革命火种,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在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我们被气魄雄伟的丰碑所震撼,为起义中惨遭杀害的5700 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英灵献花圈、致敬,走进烈士陵墓,墓冢上铺着青草,象征着烈士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精神,墓冢四周依次有序地被40多只仰天欢笑的石狮子围绕以守护英灵安息。

       在梅县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和惠州叶挺将军纪念馆,我们钦佩元帅和将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建立的光辉业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殚精竭虑,我们凝望历史的天空,感触历史的悲壮,感受革命先辈的豪情壮举,用鲜血洒染过的地方,此刻正悄无声息,宁静而又祥和,谁曾想到多年前的此地有革命英雄为了革命而积极奔走谋划,戎马生涯。

      在琼山区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我们聆听琼崖革命的艰苦卓绝,想象冯白驹和王文明革命志士在深山老林里与敌人展开长期的反围剿斗争,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下,吃野菜、穿树皮,不屈不挠地与敌人战斗,两次保存海南红军革命火种,“山不藏人人藏人”,从而创造了23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史诗。

       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我们深深地被红军女战士风尘仆仆一代巾帼英雄的气概所折服,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为了国家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不畏惧枪杆下生命的脆弱,最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希望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的革命气节值得我们学习和称赞。

                                       我们思考,我们收获

       回首过往,多少危境凄泣,多少艰难险阻,在革命动荡的年代,在不同的地方不约而同地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中华儿女。有的在枪林弹雨中不畏生死,有的在危难事变时杀身成仁,有的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死守至终……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执着地死守?

      是什么使他们不畏惧枪械炮弹的无情?

      是什么令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冲锋陷阵?

      是什么促他们扛起起义的大旗发出无奈地呐喊?

      是什么叫他们在面对敌人残酷的进攻时英勇杀敌?

      是什么任他们无所谓生与死的考验直至生命倒下的那一刻依然坚挺?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国泰民安。追寻之旅中,我们看到当初的革命地区现今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前景,经济呈现出一派意气风发的发展景象,政治稳定有序,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和谐。 

      又是什么为今朝这一切打开希望之门?

      又是什么为当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又是什么为我们的未来不断努力提供幸福生活?

      又是什么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坚定你我的信念?

      又是什么为了最高理想信念不断传承曾经的革命情怀?

      又是什么为了不忘根本和原来的初衷从不间断对历史的深思和反省?

      此时此刻,我们在追寻中的所见所感引发我们的思考,我想是如下原因和理由指引我们找到思考的源泉,教诲我们所得所获。

      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果断组织。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自始至终都把人民的利益至于最高的位置,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以兴国为已任,以富民为方向。同时在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解放、发展和完善自我。不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向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转变,促使党和其组织结构走向更成熟、更先进、更充满活力。无论是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当今和平建设时期,亦或者是奔向共产主义的未来道路,其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动力,不断鞭策着你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前行。

      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党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信赖。所以在革命时期人民群众的力量为中国共产革命的胜利赐予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所以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中创造了“山不藏人人藏人”的名言。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是群众理解和拥护的事情,都会得到群众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支持,这股力量是其他任何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曾经这样描述:“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动全体的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给。”这就是为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的真实写照。

      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叶剑英元帅不违党的誓言,在心中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从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对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坚信不移,并为此奋斗终生,因而造就了一位不老英雄的革命神话和伟人风骨,我想这就是共产主义的精神魅力所在,不用言语的诠释,不需辞藻的修饰,只要执着于树立它,它就在那里,毫无声息地展现出其伟大、宽容的一面,是吸引和鼓舞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车轮前进动力。与此同时,在马克思思想共产主义的指引下我们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而为当下社会的发展找准了前进的思想引导和准则,也为我们走向共产主义之路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我们进步 我们成长

      生活在现今的和平美好的年代,安逸的生活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但是在实际中有时候我们会懒散,有时候我们会疯狂,有时候我们会懈怠,有时候我们会沉溺,经过这一次追寻的精神洗礼,猛然中重拾一种召唤心灵的感应,其实革命烈士们并没有逝去,只是体魄不在,而灵魂依然撼立在那里不停地给与我们新的灵感和提示,在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中我们接收到内心中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的倾诉,这样的亲身经历,这样的追寻之路,我想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积淀了不可磨灭的精神寄礼和财富。

      在沉甸甸的红色记忆中,我们不断党追寻峥嵘岁月的光辉历史;在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我们放眼品看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惊喜成绩;在生活美好的和平年代,我们不忘传承永垂青史的革命精神。

      我们在百谷红军村时,老年合唱团爷爷奶奶们的事迹告诉我们通过忆唱红军歌曲将革命传统不断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这样有助于我们的后辈更好地了解党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97岁的刘坚老人结合自身的革命故事引发我们的感慨,向我们传承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91岁的老同志欧初老同志在给我们讲述当年的革命经历,终了还不忘告诫我们“为人民服务”,并告诉我们坚持这一句话就受用一辈子;琼崖纵队队长冯白驹将军的之女冯尔超奶奶告诉我们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是因为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90岁的周运昌老爷爷在唱革命时期的红歌时激动不已,抑制不住内心的颤抖,唱出老人难忘当年的革命情怀,歌声虽远逝但是旋律却依旧在我们的心中激荡不已;101岁的红色娘子军原特务连排长王运梅老奶奶用实际行动践行其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骨,当追寻小分队成员向她敬军礼时,也以一个利索的军礼回敬,在场的我们都被这股英勇之气节所振动。

      一路追寻,我们听看历史,我们瞻仰先烈,我们抚触遗迹,我们造访旧居,我们缅怀故地;唱红歌,访老战士,开支部生活会,住行军帐篷,重走红军路,吃革命菜……一路追寻,我们一路思考,一路收获,一路积淀,带给我们的是影响一生的成长,此次追寻,我们重新认识了党,重温信念与理想,我们不忘历史,不仅要增长科学文化知识,还要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沿着先辈的足迹不断前进,在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梦想与心灵的碰触、理想与精神的洗礼中,我们将自我能力与自我实现会师,铭志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后记

      此时此刻,追寻活动已近尾声,仔细思量,收获颇丰,感触深刻,很荣幸在万千学生中被选中参与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追寻活动,在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的使命中,我有幸结识人民日报社的老师们、南昌大学的伙伴们以及厦门大学的伙伴们,虽然只有十日的时间,但是却结下深厚的感情,在这喧闹纷繁的城市生活中,我们共同享受难能可贵的人间真情,我想说:军歌嘹亮,响彻长空;情谊长存,漫遍征程。这是值得一辈子珍藏的不可磨灭的回忆,我会好好珍惜,我会好好珍藏。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