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季】灿若夏花的岁月
  • 发布时间:2011-06-27
  •   
                 
     
        夏日的微风,吹皱了润溪湖的水,
        荡起阵阵欢乐的清涟;
        七月的阳光,激发了香樟树下的花,
        那浓烈的生命力绽放出青春的灿烂!
        我把毕业设计交给导师,
        顺利通过了答辩,
        毕业照的那一声“茄子”,
        定格了一张张那么熟悉的笑脸;
        大家把学位帽扔向天空、流苏在空中翻舞,
        毕业的喜酒掺着分别的泪水把酒杯斟得很满很满――
        这一刻,我才深深感到,大学四年真的很短……
     
        四年前,带着金秋的稻香我走进了前湖,
        走进人生精进的第一个港湾――
        青山抱绿水,问学山水间,
        五座校门,八面来风,花团锦簇,草木葱茏
        和平女神舒展的双臂,
        贝莲喷泉涌动的思兴,
        龙腾湖那翔游九天的灵秀与豪气,
        曾经鼓舞起我们十八岁的理想与梦幻。
     
        我满怀新奇穿上迷彩、走向操场,
        80 末的独生子女第一次尝到了什么是“磨难”。
        烈日下一遍遍操练,酷暑中一身身臭汗,
        大学的第一课让我忘不了那位严厉的教官,
        但也让我牢牢地记住了:
        当命运的皮鞭挥来时,
        你应该头抬得更高、背挺得更直、意志才能磨得更坚!
     
        鸟鸣莺啼,透过晨曦的雾霭,
        草坪上、岸柳边会看到同学们的晨练;
        天南地北的口音汇聚在一起,
        各奔东西时,还在想着那位留着马尾辫的女生……
        上课了、下课了,重复着同样的铃声,
        男老师、女老师,展示了不一样的风采。
        深入浅出的启迪,博古通今的讲授,有些夸张的肢体语言,
        拽着我们在求知的路上艰难地攀登。
     
        夕阳衔山,暮色悄悄降临,
        校车把老师们送出了校园,
        守望在身边的只有那些年轻的辅导员。
        他们像兄姐、又像朋友,像老师、又像学生,
        除了例行的班会,有空就和我们聊天。
        谈学习、谈家庭、谈未来的创业,
        有时也会说些很“私密”的打算。
        其实,他们才是校园里最用功的青年――起得最早,睡得最晚……
     
        六个食堂的口味各有特色,
        只有后街的宵夜才开过晚上十二点。
        “民间厨”“外婆桥”“东北一家人”,
        进了门,老板娘都是那么笑容满面。
        245路公交是我们最熟的线路,
        它让我和这座城市有了很深的情感。
        最盼望的是周末的那两天,
       《前湖之风》会让我领略学术大师的风范,
       《前湖之韵》会领我静静地走进音乐的圣殿;
       《前湖大舞台》上大家敲着锣鼓、扯起嗓子傻叫“前湖大舞台,有才你就来”,
        墨香飘溢、激情四射的《前湖诗会》,我也曾用稚嫩的笔触写过青涩的诗篇。
        作业不是很多,平时倒还轻闲。
        到了临考的日子,自主学习室总是坐得很满。
        有时只好买个便当匆匆走进图书馆,
        在层层叠叠的书本中,从早爬到晚……
     
        一千四百个日子就这样枯燥平淡,
        临别时,才想起许多的苦乐和甘甜――
        想起第一次竞选班委时的激昂陈词,
        想起第一次兴致勃勃地参加学校社团;
        想起“钱红游泳馆”喝的第一口水,
        想起秋季校运会上我们第一声嘶哑的呐喊。
        想起梅岭的春游,
        想起乡村的实践;
        想起楼栋的义卖,
        想起赈灾的募捐。
        想起献血车前我们的臂膀流出过殷红的血浆,
        想起校庆九十周年、那是南昌大学最High的集体狂欢;
        想起奥运五环贴在脸上的亢奋与灼热,
        想起室内体育馆斌哥和我们同唱同乐的每一个元旦……
     
        记不清,多少次伫立在先贤的塑像前,
        与他们进行过跨越时空的长谈。
        叩问人生的真谛何处寻求,
        孔子、白求恩、何焕奎、胡先�,
        一座像演绎了一个精彩的人生!
        记不清,多少次漫步在幽静的校园路,
        遐想中总会迸发出奇异的灵感。
        询问儒雅的文人何以报国,
        韬奋、抱石、寅恪、公权,
        每条路都映照着中华赤子的肝胆!
        走过“昌海楼”总要羡慕地看看,
        那里有一群将要穿风过雨的海燕。
        白色的大檐帽下承载着未来的中国海军,
        “岳母刺字”早已把“精忠报国”的印记铭刻在他们的胸前……
     
        今天,重新拾起这些记忆的碎片,
        组成了我的前湖四年。
        把五四大道的脚印、正气广场的誓言,
        还有那林荫道下懵懂的情爱,统统装进行囊,
        明天,我将去闯荡出一个独立的人生。
        身边再没有辅导员的开导,也没有老师的指点,
        前面的路会有比考试还难过的沟沟坎坎。
        但我会把“南昌大学”自豪地写进人生履历,
        一辈子感恩――我的前湖四年。
     
     
     
  •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
  • 分享到:

南昌大学新闻网 新闻热线:0791-83969057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学府大道999号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