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阁以传闻,盛世则兴――中国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理事宗久奇做客第53期“前湖之风”周末讲坛
  • 作者:记者团 江文君 摄影:记者团 江文君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9-05-16字体:[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众所周知,王勃是一个传奇,而那座被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修饰的滕王阁亦是个传奇。一篇流传千古的奇文不仅让王勃名留青史,也让滕王阁名扬天下。这座落于鄱湖之畔赣江之滨的楼阁以华丽的姿态坚强地走过了1300多年的历史,她在乱世中衰败又在盛世中兴起,起起伏伏上千年。这座历经坎坷的楼阁到底因何建起?为何得此佳名?又为何在屡次破败中再度被庄严地重修?本期主讲人宗久奇教授带领我们一起解读自历史长河上游缓缓走来的滕王阁。
     
        每种建筑物都有自己的属性:有宗教性建筑,有娱乐性建筑,有观赏性建筑也有居家建筑。至于滕王阁,与之有着25年建设情结的宗久奇教授将她称之为“文化的殿堂”。宗教授引进“文笔峰”的概念:每个区域都会有自己的“文笔峰”,而南昌的“文笔峰”则非滕王阁和绳金塔莫属了。在这水火皆旺盛之地,滕王阁镇水,绳金塔镇火,二者相辅相成,以保洪都之“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早在初唐,滕王李元膺被分配到洪城地区,因以歌舞而兴建造滕王阁。这是三大名楼中唯一的皇家建筑,因此华美非常。“‘瑰伟绝特’四个字充分体现了滕王阁的特色。”宗教授这样向我们介绍,“滕王阁以滕王为名而成。”
     
        滕王阁由建起至今兴废达29次之多,为何现今依然能屹立在湖水之滨?宗教授从人文的传承给我们解释了她持续的千年的生命。一座建筑再如何辉煌华丽,终究是木质的,她终究不能持续承受风雨战祸之重。在一次又一次的崩溃后,在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下渐渐衍生出的人文价值一次又一次成全了这座历经沧桑的楼阁的重生。“滕王阁是国家兴衰的标志。”宗教授说道。她是南昌当之无愧的城徽,这样一座充满灵气的楼阁总能给登上她的人带来时来运转的契机。
     
        宗教授认为滕王阁囊括了四种文化:中华文化、赣鄱文化、自身文化以及市井文化。其中除了谈到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篇章,更值得一提的是同滕王阁有着密切关系的重阳节。谈到重阳登高之处,自然让人联想起了滕王阁。宗教授说:“历代滕王阁的重修落成都是在九九重阳。最后一次滕王阁的奠基、开工、封顶、落成和开放也是在重阳那天。所以重阳落户南昌。”随后,宗教授列举了一串与九有关的数字进一步证明了滕王阁的“九之传奇”。
     
        谈起自己多年的滕王阁情结,宗教授将人的工作分为了三中状态:气态、液态、固态。“我们都应当更多地去做一些固态的工作,把它当做一本深厚的历史之书去读。”他坚定地说道。值得一提的是,宗教授还是楚词唐音的唯一传人,讲座现场,他毫不吝啬自己的嗓音,当中为同学们唱了一曲滕王阁的短曲,在座同学无不惊叹。
     
        在最后的半个小时中,宗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他为滕王阁制作的视频短片,让我们对滕王阁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互动环节中,宗教授深入地阐述了滕王阁让人时来运转的深意:“我们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生活空间,这样人生才会更有价值,生命才会更精彩。”
     
        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演讲结束后,很多同学意犹未尽,纷纷走上台前同宗教授探讨滕王阁相关问题。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