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听夜曲#8226;品肖邦#8226;悟人生
  • 作者:记者团 杨瑞 摄影:记者团 杨瑞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0-09-21字体:[
  •      

        9月20日晚,在我校艺术楼康定斯基厅内不时飘出一阵阵优美悦耳的钢琴音符,随之而至的是观众们经久不息的掌声。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晓生教授的钢琴独奏专题音乐会在这里浓情上演。
     
        当晚,赵晓生教授将音乐会主题命名为“听夜曲・品肖邦・悟人生”,通过主题演讲与钢琴演奏相结合的方式,为在场观众全面解析了这位19世纪来自波兰的钢琴诗人――弗里德里克・肖邦,并逐一演奏其夜曲名段,令现场观众深切感受到了肖邦忧郁、悲伤、坚忍的一生。
     
        在前奏“地狱之声与天堂之声”中,张教授讲解并演奏了肖邦的《降B小调葬礼进行曲》。张教授分析道,这支曲子富含着浓郁的死亡情节,肖邦将一生的英雄之死、国家之死、名族之死、心灵之死以及魂之死等多种类型渗透其中,是音乐诗人一生情感的写照。而在随后的演奏中,缓慢、拖沓的节奏,低沉、绝望的音符,曲调时而令人捶胸顿足,时而宛如气若游丝,仿佛让人在欣赏中倍觉心力交瘁之感,好像一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在满腹愁思的悲叹。演奏到结尾处,琴音低缓,键起而音不绝。顿时,台下掌声雷动。
     
        随后的时间里,赵教授将肖邦的一生划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三个阶段,并进行了逐一的讲解与弹奏。“肖邦的夜曲精细而微妙的反映了人类的心灵之乐,产生了多层次的共鸣。只有共鸣共奏时才有钢琴的美感。”从青春、梦幻、精细到内省、纠缠、复合,最后再到复杂、深厚与人性,赵教授边讲便奏,声形俱备,化抽象为具体,化繁琐为简明,俨然为观众们勾勒出一位活生生的音乐天才。在这一部分中,《E小调夜曲》《升C小调夜曲》《B大调夜曲》等十多首肖邦名曲在赵教授的琴键上一一呈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绝佳的视听盛宴。
     
      当音乐会接近尾声时,赵教授还为我们得出了“从夜曲中能够感受到肖邦心灵的变化;从夜曲中能够看到肖邦对钢琴的想像与设计”等结论。简洁精炼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传授令在场观众一致表示“受益匪浅”。
     
        最后,在一小段欢快的钢琴弹奏与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专题音乐会宣告完满结束。赵教授还不忘热情地与众多观众合影留念,现场气氛和谐融洽。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