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已于日前揭晓。我校共有43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4项。我校在此次评奖活动中成绩显著,获奖总数占全省的13.48%,获奖率达53.09%。获奖数及获奖率均创历史新高。
我校获奖成果名单如下:
一、一等奖(4项)
1、赣东北方言调查研究 著作 胡松柏 人文学院
2、公务员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 论文 陈东有 人文学院
最重要的政治素质
3、维护环境安全――控制外国污染著作 著作 钟筱红 法学院
转移法律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4、政府应急管理与公共服务案例研究 著作 郑克强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二、二等奖(15项)
1、国内电视媒体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研究 著作 陈信凌 人文学院
2、中国古代器物大词典・建筑 工具书 陆锡兴 人文学院
3、论蕴涵关系的两种解释模式 论文 陆丙甫 人文学院
4、试析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历史起点问题 论文 杜吉刚 人文学院
5、游牧思想与游牧政治试验――德勒兹后 论文 程党根 人文学院
现代哲学思想研究
6、中国学生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顺序 论文 蒋 平 外国语学院
及其认知启示
7、司法裁判中的隐性知识论纲 论文 胡学军 法学院
8、基于电子政务的信访管理系统的 论文 廖晓明 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与开发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论文 胡伯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
历史逻辑与发展指向
10、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 著作 苗元江 教育学院
理论与测评研究
11、领悟课程研究 著作 杜志强 教育学院
12、论我国大学生就业责任的分担 论文 罗建河 教育学院
13、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著作 黄新建 经济与管理学院
14、中国中部地区煤炭城市产业 著作 刘耀彬 经济与管理学院
接续及援助机制
15、医疗商业贿赂的博弈新论及其治理 论文 彭迪云 经济与管理学院
对策――结合新医改方案的思考
三、三等奖(24项)
1、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著作 张振亭 人文学院
2、陈衡恪诗文集 古籍整理 刘经富 人文学院
3、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 工具书 胡建次 人文学院
主要文献目录(1900―2007)
4、论《故事新编》的空间结构特征 论文 熊 岩 人文学院
5、论《韵法直图》的语音性质 论文 李 军 人文学院
6、“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 论文 詹世友 人文学院
之学理根据论文
7、俯仰无愧怍――论朱子“浩然之气” 论文 许家星 人文学院
章解的诠释意义
8、试析汉代的上封事制 论文 袁礼华 人文学院
9、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内容为 论文 袁平华 外国语学院
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
10、标记理论在企业广告英语中的应用 论文 赖�华 外国语学院
11、刑法社会化初论 论文 利子平 法学院
12、论行政程序中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 论文 肖 萍 法学院
13、历史制度主义:制度变迁的比较 著作 刘圣中 公共管理学院
历史研究
14、作为利益表达的信访之行动逻辑 论文 尹利民 公共管理学院
――一个解释框架及其应用
15、社会资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论文 吴光芸 公共管理学院
16、王国维教育理念的当代启示 论文 张 颖 公共管理学院
17、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论文 卢忠萍 马克思主义学院
18、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文 陈世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民族理论的伟大实践
19、社会生态人:人性内涵的新维度―― 论文 钟贞山 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考察
20、红色旅游与老区发展研究 著作 黄细嘉 经济与管理学院
21、公共就业培训管理 著作 何 筠 经济与管理学院
22、次贷危机下我国长三角地区对中部 论文 何宜庆 经济与管理学院
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23、一种多阶段交互式群体评价方法 论文 张发明 经济与管理学院
24、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中档案信息传播 论文 程结晶 信工学院
服务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