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是江西省唯一的一所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1997年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项目院校,2001年6月以全优成绩通过国家三部委“211工程”整体项目验收,成为全国重点建设大学。南昌大学位于南昌市风景秀丽的青山湖畔,校园(本部)占地面积1000亩,校园环境幽雅,学术氛围浓郁。 并校8年来,南昌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绩斐然,连续三年在全国高校党建大会上作典型发言,1998年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评为“1993―1998年度全国高校党建暨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199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999年被评为“全省高校文明校园”。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3951人,“九五”期间累计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17757人。学校现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7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学校博士学位授予点由零突破为现在的5个,硕士点60个;学校博士后流动站和教育部国家工程中心已实现了零的突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还获得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及中法合作培养颁发境外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至2000年底共有在校博士生39名,硕士生601名,占全省研究生总数1/3,成为江西省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教授203人;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在学历层次上,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9%,硕士学历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7%,3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35.5%。现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全省高校学术带头人36人,全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9名,全省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8人(占全省总数的25.8%)。学校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每年为85%~90%。1995年学校首次组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即获一等奖,至今已连续6年获得该项竞赛9个一等奖;连续8年获江西省大学生电子制作大赛冠军;获全国大学生网络大赛第二名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二等奖。“九五”期间,学校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并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优秀教师”、“三好(优秀)学生”。 “九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404项,横向课题222项,其中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9项,人文社科奖10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12届中国图书奖2项。共有200项科研成果向社会转化,转化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0亿元,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共投入500余万元,建设了覆盖全校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初步实现了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科研信息共享、图书情报检索和办公管理的网络化。南昌大学校园网已被确立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东主干网江西主节点,承担为江西高校加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提供接入服务和技术支持职能。校信息工程中心平均每年承担横向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开发并推广了一大批信息科技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信息工程中心已成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同时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已建成南北两区多媒体阅览室和中国学术期刊网镜像站点,为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全省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方面,“九五”期间,南昌大学先后与9个国家的十余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与法国合作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的MBA项目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肯定和表彰;与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研究院”,招收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与泰国皇家技术学院合作,在中国语言、应用物理、食品工程和信息技术等学科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与教学;与德国对外经济合作部合作的联合研究院二期工程食品中试车间已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与日本、美国和欧盟国家合作的软件开发应用项目也在顺利进行之中。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面,通过深化后勤管理体制、劳动人事制度和财务制度的改革,初步形成了“小机关、多实体”的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学生公寓建设,在学校周边地区建设学生公寓社区3个,建筑面积为47513平方米,解决了近4000名学生的住宿问题。 “建设好南昌大学,为江西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南大人牢记江总书记的题词精神,正满怀豪情、意气风发地走进新时代。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