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科技日报】“人工智能+”模式革新太空天气预报
  • 作者:魏依晨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5-10-27字体:[
  •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10月27日,南昌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成立大会上公布了该校学科交叉应用的成果,全球首个空间天气链式人工智能预报模型——“风宇”(该模型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该成果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牵头,联合南昌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研发。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摄

    据了解,为应对太阳风暴对全球卫星运行、无线电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及其他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风宇”面向空间天气保障需求,突破了传统数值模型在算力消耗与实时响应方面的技术瓶颈,成为国际首个覆盖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全链条的空间天气人工智能预报模型。

    “风宇”首创链式训练模式和可插拔架构,将太阳风、磁层和电离层分别建模,并通过智能耦合优化机制实现多区域模型协同优化,既能够更真实地再现太阳风如何影响地球空间环境,又能描绘出磁层和电离层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提升了各区域预测精度及极端事件预测稳定性,为复杂空间天气智能预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风宇”在短临预报与极端事件响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长达一年的预测性能测试中,“风宇”在太阳风、磁层和电离层各区域均表现出卓越的24小时短临预测能力。测试表明,“风宇”对近两年大磁暴的预报比已有方法更为准确,在电离层区域的预测性能尤为突出,全球电子密度总含量的预测误差基本控制在10%左右。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供图

    “‘风宇’模型,就像是一个高水平的‘太空天气预报员’。它能提前预测太阳风暴,守护通信、导航和电网安全。”南昌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曾勍炜说,咱们普通人都用过手机导航、看电视卫星信号,可能不知道,太空中发生的“太阳风暴”就像一个“坏天气”,会干扰这些信号,甚至导致导航失灵、电力中断。

    这个厉害的“预报员”是怎么诞生的呢?记者了解到,它不是由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单独造出来的,而是学校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承担模型体系设计与算法攻关;华为提供完全国产化的昇腾智算平台作为算力支撑,才最终成功。

    南昌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风宇”模型是“人工智能+”模式结出的一个重要硕果。未来,这种模式还将培养出大批懂得用AI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在更多领域诞生创新成果。

    原文链接:

    https://app.kjrb.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844/422012.html?isShare=true


    编    辑:刘银雪

    责任编辑:陈小赤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