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小的试纸条,几分钟内就能精准检测出食用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害物质,不仅能定性,还能分析具体含量、判定是否超标——经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春华秋实”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团队(以下简称“春华秋实”快检团队)多年不懈攻关,这项过去只能在实验室完成的高精度检测,如今已“装进”便携的试纸条中,成为食品安全的“哨兵”。
目前,该技术已在江西超过90%的县区实际应用,并走进南京市、深圳市、宁波市等地的权威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开展试点推广。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法定科普月。近日,记者探访该团队,揭秘他们如何将复杂的量子点荧光微球技术融入一张试纸,让尖端检测科技走出实验室,用“江西智造”守护大众“舌尖上的安全”。
【现场实测】
5分钟检出农药残留

量子点微球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
取样、称量、加提取液、振荡、静置、稀释、混匀、滴加检测……在江西维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仅用约5分钟,就准确测出螺丝椒样本中噻虫嗪、噻虫胺等农药残留的具体含量,并判断是否超标。
这样的高效检测,得益于“春华秋实”快检团队多年来的努力。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熊勇华研究员介绍,面对国内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空白,早在2002年,团队便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商品化“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胶体金试纸条。
然而,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限量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胶体金试纸条的局限也逐渐暴露:灵敏度跟不上,导致有些微量污染物根本检不出;依赖人眼判读颜色,主观性强;更重要的是,它只能定性,没法定量。市场急需更加精准、可靠、透明的快检技术,让老百姓买得明白、吃得放心。
“2012年,我们团队在想,能不能使用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技术,来提高它的灵敏度和精准度。”熊勇华说,量子点荧光微球,这个名字听起来科幻,却是团队推动快检技术迭代升级的核心。
【技术揭秘】
“超级荧光”精准识别

不同颜色的量子点荧光微球。
所谓“快检”,到底有多快?“大部分样本在10分钟以内,都能完成从前处理到结果输出的全过程。”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黄小林研究员表示,量子点荧光微球技术让快检不仅更快,也更准确。
“可以把量子点荧光微球想象成一个‘超级荧光球’,它把成千上万个量子点包裹在一起,发光强度远超传统材料,使得检测灵敏度整体提升3到10倍。”黄小林说,这意味着以往难以识别的有害物质,如今再也无处藏身。
该技术还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跨越。量子点发出的光子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即便在复杂食品基质中也能实现准确定量,解决了在限量标准点检测结果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准确定量还带来了对极度超标项目的风险预警能力,让食品安全监管实现从“被动检测”到“主动质控”的转变。该技术于2024年、2025年连续被省农业农村厅选定为农业主推技术。
目前,该团队已成功开发出80余种量子点微球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产品,涵盖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违禁添加物等四大系列,基本覆盖食用农产品中的高风险项目,为百姓的“菜篮子”安全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
【推广成果】
“江西试纸”走向全国

检测试纸。
在江西维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盒盒检测试剂盒整齐排列,展现出产业化落地的成熟面貌。“目前我们的产品年供应量已达50万条,覆盖了江西省整个市场监管需求的90%以上。”该公司董事长刘文娟介绍道。
熊勇华介绍,2020年,“春华秋实”快检团队与江西维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启战略合作,打通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2025年,双方深化合作,共同成立企业,实现核心专利技术的全面转化,构建起从研发、生产到市场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
“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的支持下,产品覆盖全省90多个县市。尤其是在鹰潭市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中,该技术的问题发现率比传统方法提升了2至3倍。”熊勇华说,如今,这项“江西智造”的科技成果已在赣鄱大地上开花结果。不仅如此,该快检技术成果也已通过南京市、深圳市、宁波市等权威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的验证且开始试点推广,并在绍兴市落地了食品安全检测协同创新中心。
更令人欣喜的是,该成果产品不仅在政府监管机构的推广和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也在食品加工企业等经营主体得到应用。例如2023年,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快检产品便在国内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00多家分厂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覆盖全国16个省份……产品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落地应用,守护着“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关。
“我们希望让这项技术成为行业标准,为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作出贡献。”熊勇华说。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ohkRfciYJTRT-jtPi2Q8A
审核:许航、涂金凤、朱文芳、徐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