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江西晨报:南昌大学演绎《青衣》推广赣剧文化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2-10-18字体:[
  •        

        10月10晚七点半,离演出开始还有一段时间,江西艺术中心三层观众看台几乎座无虚席,等待赣剧《青衣》的大幕拉起。
        这部改编自毕飞宇同名小说的赣剧,是由南昌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和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完成,在传统中融合了现代感,他们希望即便对赣剧还不解的人,也能走进剧场,从而走近赣剧。


    舞台上
    赣剧《青衣》声声动人
        七点四十五分,灯光骤暗,唯有一束追光,舞台上两名演员若隐若现,清亮的赣剧唱腔缓缓出现,帷幕渐渐拉起,演出正式开始了。
       
    对大众来说,《青衣》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不仅因为毕飞宇的小说曾获得巨大关注,十年前,知名演员徐帆所演的同名电视剧,更是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
       
    即便如此,将一部18万字的小说,或是一部20集的电视剧,改编成一部两个小时的赣剧,带给观众的,仍然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这出赣剧,巧妙讲述了嫦娥奔月故事女主角筱燕秋(陈俐饰)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悲欢离合经历。期间串联了临阵救场,演戏出风采;遵师嘱托,执著演嫦娥;深陷戏梦,忘情接曲辞;犯错遭贬,恋情起波折;负气结婚,却嫁好心郎;重演嫦娥,高龄疯打胎……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塑造出了一个不太寻常的青衣形象。
       
    演出过程中,筱燕秋与乔炳璋的精彩对白,恩师柳若飞的谆谆教诲,筱燕秋与另一位青衣李雪芬的针锋相对,都引起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不同情节的矛盾始终贯穿整部剧,情节跌宕起伏,观众随之悲喜交错。《青衣》在舞台上有戏中戏、戏外戏的表演,并分别采用赣剧的弹腔和高腔来区别戏里戏外,也让观众领略不同的赣剧演唱方式。
       
    而到了演出最后,当筱燕秋在灯光下独自一人走上高台唱起《嫦娥奔月》、舞起水袖时,华美的身段、优美的唱腔博得了全场阵阵叫好声,不少观众甚至感动落泪,起立鼓掌。


    舞台后
    34
    名学生组成的临时剧团
        与一般的戏剧演出不同,《青衣》的后台少了几许紧张,多了几分属于年轻人的洒脱与张扬。这部剧台前幕后有34名南昌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011级表演系学生的身影,在台前,上场的角色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学生;而在台后,他们更是帮忙承担了一个正常剧团上百号人的行政、服装、道具等工作。南昌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院长,也是《青衣》的主演陈俐说。
       
    张浩是山东人,身材高大,说话间不经意流露出一点点话剧腔。他是南昌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表演系大二的学生,记者见到他时,他已经换了舞台服装,脸上也化好了妆,在后台帮忙整理着当天晚上就要用上的道具。
        “
    我演的就是一个在剧团里整理道具的人,虽然在同学里面,戏份相对要重一点,但是不需要说台词,所以并不紧张。张浩说。
       
    但张浩也说,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丰富的舞台经验,才是让这位才刚刚大二的男生自信的来源。像我们去年还排了一部传统赣剧《临川四梦》,在学校里公演,那一次比较紧张,不过现在不会了。
       
    多数学生都是如此,所以今年九月刚一开学,听到陈俐院长说学校将会排一部新的赣剧《青衣》,而且会走出校园,到江西艺术中心演出,学生纷纷报名参加。其实同学们都很辛苦,这一个月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四个整天在排练,国庆节就放了3天假,连中秋节那天都没回家。陈俐说。
       
    他们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舞台外
    从年轻人开始推广赣剧
        对于包括陈俐在内的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的11名老师们来说,这一个月只是他们两年准备时间的冲刺过程。
        “
    追溯起来,我们在两年前就着手挑选剧本,今年3月份确定选择《青衣》,到5月底剧本改编完成,6月初马上开始作曲,直到7月初编曲最终敲定,然后9月份开始投入紧张的排练中。在将近两个月的编曲过程中,我感觉最难的就是《青衣》有戏中戏和戏外戏两个部分,这就要求用赣剧的两种唱腔结合起来,要很自然地融在一起,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这就是个挑战。《青衣》的作曲程烈清说。
       
    陈俐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青衣》,首先是因为这个故事可看性高,即便是对赣剧并无多少了解的年轻人,也会喜欢看。在后期的创作中,主创人员也加强了对生活化、冲突化的突出,与以往戏曲的程式化表演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剧情也是环环相扣,用的是戏中戏的形式,以戏托人、以人带戏;此外,《青衣》有很好的舞台样式,在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灯光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最后,还融入了交响乐等多元艺术元素,使这部赣剧既传统又现代,老少皆宜。
        “
    这部剧大概投入了七八十万,这样的规模,放在全国动辄几百上千万的投资来看,《青衣》都可以算最省的了。陈俐说这都要归功于赣剧文化艺术中心设在大学,才能借助丰富便利的人力资源。
       
    此次《青衣》的编剧是国家一级编剧姜朝皋老师,他对年轻人还有一个更高的期待:年轻人不仅应是个传承者的角色,还应在传承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与时俱进,艺术的生命力才会更持久。

     

    相关链接:http://jxcb.net/wenhua/wenhua/20121017/11493.html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