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晚报讯(记者周野) 在南昌大学医学院内,有这样一名学生,从2年前开始,投身于公益事业,把自己学习到的医学知识普及给更多患者和其他人。他告诉记者,现在的他,每天除了忙于学校的学业、医院的规培工作之外,剩下的时间基本上都投在了公益事业方面。“我现在把公益也当作我的一项事业在开展,即使再忙,我也不会放弃这件事。”
外公因病去世 他立志长大当一名医生
夏增是一名90后男生,目前在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读研究生二年级,同时,根据课程的安排,他也在医院一边进行临床学习,一边工作着。
谈论到夏增的从医之路,他告诉记者,还要从自己读高二那年说起。“当我还在读高二的时候,我的外公因为患上肺癌去世了,我跟外公的感情非常好,他的离去让我特别难过。”眼看着外公因为病痛而离开,夏增的内心受到很大触动,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医生,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帮助。于是,夏增高考的那年,他没有任何犹豫地报考了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如愿成为了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而且还特意选择了胸外科专门研究肺癌这种疾病。
在医院临床实践时看到患者痛苦 决心开始做公益
如愿成为一名医学专业学生后,夏增一直潜心学习,认真钻研学业,并通过努力考上了研究生。“自从读了研究生之后,根据课程我们需要去医院下临床培养,在医院里,我看到了太多这种因为肺癌而痛苦,甚至因为肺癌去世导致家庭破碎的病例,让我内心非常难受。”
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如何让更多的人早点认识肺癌、学习有关于肺癌的知识、尽早有效预防肺癌,这些问题便一直存在于夏增的脑海中,也正因为如此,他决定要为更多的人提供有效的帮助——开办公益讲座。“在目前来说,不管从发病率还是死亡率统计,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肺癌现在已经很常见了。”夏增告诉记者,由于肺癌早期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很难察觉,等到确诊后基本上就处于中晚期状态了,“有很多人都是出现胸闷、胸痛、骨头痛等症状时再去医院检查,就已经晚了。”所以,在夏增看来,预防疾病的效果远远大于治疗,这也就是他一直致力于开办公益讲座的原因。
从读研至今2年时间 坚持每周开办公益讲座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夏增就立即付出了行动。最开始的时候,他会主动联系其他社会资源,组织一些县区的患者、县医院医生、诊所医生等人来听讲座。慢慢地,夏增走进培训机构、工地以及社区等地方给群众举办义务讲座。
对于这项公益事业,夏增坦言,有时候确实会遇到很多阻碍。“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去联系场地、联系听讲座的群众,肯定会碰到有人不理解的情况。”但是,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帮助他人,哪怕只有一个人来听自己的讲座,他都会义不容辞将这个公益讲座进行下去。
很多了解医生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他们的时间大部分都放在了医院里,夏增也不例外,“因为我现在是在医院的外科学习实践,有时候早上8点就要进手术室,一直要到晚上10点才能从手术室出来,有时候周六、周日上午还要查房,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就花费在公益讲座上了,几乎每周都有讲座。”现在的夏增,开办公益讲座的地区已经延伸到全国范围,有时候去的地方稍远,住一个晚上后还要在第二天一早赶回医院查房。他开玩笑似的跟记者说,正因为这样而导致上一段恋情结束,“希望以后的另一半能够理解我、支持我,如果能跟我一起做这项公益就最好不过了。”他笑着说道。
慢慢筹备自己的公益团队 希望能够出国学习先进医学知识
想要将一项公益事业做大、做好,光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个道理夏增心中也十分明白,所以,接下来夏增也在慢慢筹备自己的公益团队。平日里,除了开办公益讲座外,夏增还会去参加一些敬老爱老公益活动,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有一个公益群,其中有好几个人都表达了希望跟我一起办这个公益讲座的意向。”夏增说,由于其他人来自各行各业,并不是从事医疗方面的工作,可能对肺癌的知识不是很了解,只能帮助夏增做一些事务上的事情。“但是,如果这个团队正式成立后,不管在时间上还是在精力上,都能帮我分担一些压力。”
在跟夏增聊天的过程中,夏增告诉记者,近年来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但是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过,“只有曾经参加一次演讲比赛时,我提到过这个梦想。”夏增告诉记者,他希望能够去国外留学,去国外学习更加先进的癌症知识和治疗技术,“因为在某些方面来说,国外的医学技术确实要比国内先进一些。”所以他希望明年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去国外读博士,将学习到的知识带回国内,让更多的癌症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