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科技日报】南昌大学:将课堂搬到了中试生产线现场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5-04-11字体:[
  •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多功能膨化食品中试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是以谷物、植物蛋白为原料,经粉碎、配料、挤压成型、干燥、包装等工艺制成谷物早餐、蛋白颗粒、植物肉等产品。”4月9日,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陈军带着一班学生,将一堂名为《食品产品开发》的课程搬进南昌大学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中试生产线现场。学生们将他围成一圈,或看、或听、或品尝,生怕漏掉了一个重要环节。

    “研究院有139台套仪器设备,建设有国际一流的先进发酵工程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含智能化微生物发酵菌种高通量选育、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微生物发酵菌种及其产品检验检测、发酵产品创新研发等4个平台,借助平台能很好地做到理论教学+实习实践相结合。”陈军介绍,研究院内有4条具备6大类10种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中试生产线,将本科生课堂学习和实习实践嵌入中间试验生产研究线,可直接参与系列食品研发,弥补传统课堂教育中产业化环节的缺失;研究生则可利用发酵领域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实现“实验室—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科研训练。

    陈军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深入生产线,了解市场真实需求,考虑如何把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和产业需求进行结合,这样学习才会更有动力。

    “在实验室里,我们搅拌一杯饮品,能否搅拌得动,有无泡沫,感官上影响不大,但在生产线上,这些问题都会放大,物料可能拌不开,泡沫会挤满整台器皿。现在有了具体产品、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学生就更好理解,怎么针对不同的产品,找到合适的新技术。”陈军告诉记者,这也正是他们将课堂搬进中试生产一线的目的。

    2024年,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食品工程班李亮在保送了研究生后,就直接来到了研究院的生产一线,至今已有10个月。“这10个月来,我日常协助老师做技术研发和中试生产。这里没有黑板和PPT,每当老师带我们去参与生产的时候,生产线上的每台设备和工序就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教材。”李亮说,课本上的知识一下具象化了。

    据了解,研究院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科为支撑的产学研用新模式,实行“企业化的科教融合”运行机制,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促进学科创新成果与食品产业的高效对接和融合,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通道。

    “研究院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建成40余种8000多株乳酸菌菌库,并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制度,为3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还建成国内首个食品中试共享平台,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3家,推动12项专利技术产业化。”陈军说,下一步,要向着成为江西省食品领域的学术与技术高地、人才引进与培养高地、国内一流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示范基地的目标进发。

    原文链接:https://app.kjrb.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37/322689.html?isShare=true

    编    辑:胡佳怡

    责任编辑:徐  翰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