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晨报网4月9日对我校老教授刘勉钰进行了采访报道,全文如下:
人物简介:
刘勉钰,笔名刘勉玉,江西著名党史专家,1936年生于江西南康。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并留校担任助教;196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就读研究生;1964年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南昌,一直在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任教,是江西大学历史系的创建者之一。他主编、参编或独著的教材、专著共21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传记近200篇,成果丰硕。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南昌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江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刘勉钰是全国最早开始研究党史人物的学者之一,也是省内党史人物研究第一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他就确定以江西地区党史、苏区史和党史人物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做一名正直的历史学者,让青年人铭记历史,是刘勉钰做学问的态度,也是他至今仍笔耕不缀的动力。

刘勉钰是江西党史研究界的先驱之一。
“搞科研工作全靠埋头苦干”
1954年,刘勉钰从江西工农中学提前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在那里,他系统地学习了古今中外的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武大的学术氛围浓厚,潜移默化地催促我们奋起。我每晚看书都看到12点,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刘勉钰说。
在武汉大学学习期间,刘勉钰获得了到红安县七里坪区搞党史调查的机会。后又由湖北省委派遣到中央档案馆和中央组织部抄录鄂豫皖党史资料,参与编写《鄂豫皖苏区大事记》。从那时起,他对党史研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充实自己的党史知识,1961年,刘勉钰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就读研究生。学成后,他主动要求调回江西工作。
回到江西后,刘勉钰被分配到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执教。任教期间,他从助教到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在党史教育和科研工作两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刘勉钰说:“搞科研工作全靠埋头苦干、加班加点,周末不休息,晚上‘开夜车’,几十年如一日。我这样执着追求的目的是为了咨政育人,让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优秀品质、革命传统代代相传,使社会主义江山不变色。”
“立足江西,放眼全国”
“立足江西,放眼全国”是刘勉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刘勉钰对记者说:“江西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心,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将帅大多数人都在江西战斗过,25万多革命先烈牺牲在江西红色的土地上,这么丰富的党史资源,是我们江西党史工作者得天独厚的优势,给我们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研究空间,有一辈子都做不完的课题。”
数十年来,作为江西党史研究界的先驱者之一,刘勉钰对江西一些重要的事件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包括八一起义、宁都起义、长征、三年游击战争,还有一些民主党派的历史等。
“从江西的党史资源出发,面向全国,研究江西党史上发生过的、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课题,是我做党史研究工作的主攻方向。具体来说,就是研究江西地方革命史、党史和党史人物。”刘勉钰说,“立足江西并不是每个课题都去研究,要找在全国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能够产生作用的去研究。”
“对功不溢美,对过不隐讳”
刘勉钰还是一位出色的传记作家,坚持实事求是和秉笔直书是他一贯的写作态度。
1979年5月经中央组织部批准成立、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管的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研究的全国性学术组织。作为江西省唯一的编委和理事,刘勉钰在该研究会一干就是30年。他组织江西高校及有关部门的党史研究人员写了七八十篇人物传记,占《中共党史人物传》中的1/6,全国排名第四。其中,他本人撰写及与人合写的共有12篇。此外,他还主编了《曾山传》《陈奇涵传》《方志纯传》等几本大传,均获省里一、二等奖。
被问到研究党史人物的方法时,刘勉钰告诉记者:“研究历史,一定要实事求是,特别是研究党史人物,更要注意分寸。因为人在一生当中一定会有变化,好人、坏人都有可能转变,所以一定要掌握真实的资料,对其功不溢美,对其过不隐讳,力求客观公正、功过分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刘勉钰率先对党史上有争议的人物项英提出了新看法、作出了新评价。经过三年曲折,终于发表了《项英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文,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并获“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党史优秀论文二等奖”。
三年游击战争史研究开拓者
刘勉钰是新四军前身史――三年游击战争史研究的开拓者。60多年前,郭沫若就把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称为“新四军前身奋斗史”。为系统记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刘勉钰曾撰写《中央苏区三年游击争史》和《江西三年游击战争史》两本学术著作。在写书过程中,他花了9个月跑了6省60个县,行程达2万多公里,深入到以前南方的那些游击区进行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
“每个南方游击区我都去过,只有深入进去,才有切身体会,写出的历史才有感情。到那里之后,找党史办、烈士家属、后代、档案馆还有当时的遗迹遗物,收集了丰厚的第一手资料。”刘勉钰回忆道。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刘勉钰体会到,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性并不亚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我访问过当时已经90多岁的开国将军罗维道,他说当年湘赣边游击队把野菜都吃光了,只有吃野猪屎,还几个人分着吃。”刘勉钰说,“我还访问过当年赣粤边游击队的一位女红军,她奉命出差完成任务时,干粮只有一把红薯干。她下山后到田里喝了一肚子水,吃了两块红薯干,就是一顿饭,这还是当时比较好的情况,我听后很受感动。”
最好的奖状
在刘勉钰任江西大学、南昌大学历史系主任的十多年间,先后主持开设了历史、图书情报、档案、旅游四个专业。每年,他都会动员并指导同学们报考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方大学学位点很少,研究生考试竞争很激烈,但历史系考上的学生却不少。他亲自指导、推荐到重点大学读硕士、博士的就有数十人。这也是他从教数十年来最欣慰的一件事。
相关链接:http://jxcbw.cn/wenhua/wenhua/20140409/3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