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季,一则喜讯从湖北襄阳传回校园:我校电动方程式赛车队荣获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简称“FSEC”)全国总名次第12名、“蔚来”杯最佳车检(新车组)第1名,这一成绩刷新了我校赛车队历史最高纪录,并获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推荐参加2021年日本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

一时间,消息让热爱电动方程式赛车的学子们为之一振,更让赛车队的全体师生欢欣鼓舞。从创队之初到今天的辉煌佳绩,车队克服了经费紧缺、技术实力薄弱等诸多困难。一路走来,他们切身体会到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
因梦相聚 同心同向
2014年,学校正式成立电动方程式赛车队,一群热爱赛车的师生开始了他们征战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的旅程。这一赛事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是全国影响力最强、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车辆工程相关赛事。车队全体成员根据大赛规则要求,从图纸设计、零件加工到整车装配,全过程自主设计、自主研制,做出一辆在加速、制动、转向等方面具有优异表现的小型单座方程式赛车。
车队迄今为止已经走过六个春秋,现有4位指导老师和29位队员。队伍包括技术部和市场部两大部门,下设机械、电控、财务办、宣传等四个大组。整个赛车队就像一个大家庭,办公室和制作车间就是队员们的“家”。“除了上课和回宿舍休息之外,所有的时间基本都待在赛车队,在这里我有归属感。”车队的机械总监彭飞帆感触颇深。
遇到困惑和疑难,车队成员之间会互相分享文献资料和软件操作方法,组长每周都会布置任务、检查作业,指导下一届学弟学妹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任务如果拖延或者出错会影响其他人的任务,更会影响整体的工作进度,所以我会全力以赴完成分配到的工作。”电控部的赵忠立同学说。队员们对车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就在资料、软件和赛车知识的无私分享中一届届地传承下来。

创新攻关 教学相长
今年11月8日至15日,车队的同学们携第六代自主设计与制造的赛车参赛,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100支大学生车队围绕设计答辩、直线加速、8字绕环、高速避障、耐久测试等项目展开一场创新实践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全方位较量。
历史性突破的荣誉背后隐藏着赛车队所有队员和指导老师们的辛勤付出。经费紧张,队员们自愿将奖学金投入赛车研发,为了节省经费,大家花费海量时间查找资料,从工艺角度改进设计,降低生产成本。设计思路不畅,指导老师们悉心指导,为大家打开思路,与队员一道攻克难关。
“就拿赛车上的立柱来说,大部分高校车队要用一千五到一千八左右的价格制作,我们从加工的角度出发,在保证轻量化不受太大影响的同时,成本能再节省五百左右。”队长张越的话语中是对自主创新满满的成就感。
赛车队根据自身通过削减原材料节省成本的方式,制定了在大赛的单项“轻量化”方面重点突破的计划。经过一年的辛苦研发,第六代赛车以202公斤的整体车重刷新了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历史记录。
除了改进制造技术,赛车队的队员们还要准备设计理念的阐释,并在动态赛事前协助裁判对车辆进行若干项规则检查。车队队员在比赛前以各小组交叉检查的形式对赛车机械检查三次、电池箱检查五次、整车电器检查三次,确保万无一失。比赛现场,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项检查,获得了“蔚来”杯最佳车检新车组第1名的优秀成绩。

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是考核一个电动方程式赛车队水平的最佳方式,大赛的成绩也记录了我校电子方程式赛车队的拼搏精神。“大赛对赛车制造的检查表有四百多条,规则有一百五十多页纸。我和机械总监彭飞帆、电控总监李晓倩基本能够背下来。”张越认为快速顺利地完成车检需要赛车整体质量优异,更离不开对标准和规则的熟悉,在裁判提出某项标准时准确快速地找到车体对应的部分配合检车是取胜的关键。

数年磨剑 硕果满筐
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不仅是一场竞技,赛车的自主设计和制作更能让队员们充分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同时还能学习市场营销、物流运输、汽车运动等多方面的跨专业知识。“我们赛车队的运营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微型车企,大家可以熟悉一辆车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在未来这些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工作中,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张越踌躇满志。
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和车队的共同努力下,团队立足竞赛与科研融合,以竞赛培养队员们的科研能力。队员们将赛车设计中的成果转化为科研论文和专利,截至2020年,赛车队共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20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8篇、SCI二区1篇。这些成果既为一届届队员提供了丰富经验,又大大提高了车队成员们的升学和就业率。
自电动方程式赛车队创立以来,大四队员的就业率一直是100%,保研率从最初的30%左右提升到70%。历届队员有17人保送至985高校继续深造。已经毕业的队员也正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在不同的地方向更多人展示南昌大学电动方程式赛车队的风采。
“速度挑战极限 激情燃烧梦想。”2020年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大赛虽然落下帷幕,但赛车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个荣誉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车队将一如既往保持赤诚初心,薪火相传,无畏前行,续写属于南昌大学电动方程式赛车队新的辉煌。
编 辑:涂金凤
责任编辑:许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