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设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2010年7月,学校成功申报住建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一体化示范项目,获财政部资金补助800万元。我校屋顶光伏发电系统项目设计总装机容量为500KWp,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采用230Wp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另外为了比较各种不同技术电池组件用于教学和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屋顶还采用了130Wp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250Wp准单晶太阳能电池组件、250Wp P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和250Wp N型单晶硅天阳能电池组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示范作用。本系统设计运行寿命25年,总体效率为 80%,一年可发电大约44万kWh,可节省购电成本近 27 万元。该项目于2011年施工,现已完成施工安装,正在等待验收。
4、开展建筑节改造项目
2012年,学校再次申报到财政部、住建部公共建设节能改造补助资金400万元,拟两年内完成我校20万平方米的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四、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节能新产品的应用
节能改造技术的运用是绿色校园建设的另一重点,直接关系到学校能耗规模控制和运行开支减速少。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节能技术改造,寻找节能技术与学校日常服务的结合点。
1、安装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2003年新校区建设之初,学校所在前湖校区学生公寓均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又环保。太阳能热水以无烟、无毒、可无限重复使用的天然环保能源―太阳能为主动力,在冬天太阳光照不足时再以天然气辅助加热,每年节省了大量能源消耗。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学生公寓太阳能热水系统共安装13.4万支聚热真空管,可产热水约1005吨,依靠太阳能平均升温约28度(太阳能热水平均温度约43.8℃,自来水平均温度约15.8℃,升温28℃),全年学生使用热水按285天计算,则每年节约费用约500万元(和使用天然气比较)。即使按学生每天最低热水用量400吨,全年实际辅助加热150天计算(最保守估算),每年节约费用约100万元。
2、安装路灯系统节电装置
南昌大学前湖校所有路灯都安装了路灯系统节电装置,根据不同季节,设定自动关开灯时间,有效地节约了路灯用电。以环正气广场路灯为例,经过测试,每盏路灯每日可节电0.75度。校区目前有路灯185盏,以照明用电0.627元/度计算,仅路灯全年可为学校节约用电50643.75度,电费31753.63元。
3、安装LED节能灯具
2010年学校投入21.96万元将61盏400W高压纳灯更换成120W的LED照明路灯的基础上,2011年我校又投入81.8万元,将4杆高杆灯,共计82盏400W高压纳灯更换成189W的LED照明路灯,将图书馆3263支36W的T8灯管更换成18W的LED灯管,还更换了167盏8W LED景观灯,大大节约了能源。
4、大量使用其它节能新产品
①使用智能IC卡进行水电管理、热供水管理和收费,变被动节约为主动节约。如学生浴室采用IC卡智能用水系统,人均一次洗浴用水可由原来的400升降至50升左右,大大降低了用水量。
②大量使用节水龙头和节水阀门。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普遍采用延时自闭水阀,医学院校区部分公寓和教学楼还安装了红外感应式冲水装置,减少“长流水”现象。
③安装了红外线节电器、安装光、声控灯,杜绝了白天长明灯现象,既起到了节约用电的作用,也方便了管理。据测试,和未装红外线节电器的教室相比,节电约45%左右。
④所有学生公寓共计安装了130台直热即开型节能饮水机,该节能饮水机给学生提供安全饮用开水,避免千沸水。直热即开型节能饮水机可以随时用水立即烧开,关闭龙头进水即停止,电源也随即关闭,真正实现了无千滚水、无阴阳水、无需保温、即取即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环保的目标。
五、打造节能科研平台,增强节能科技研发实力
学校充分发挥材料、电子、建筑节能等学科优势,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光材料研究与应用、汽车电子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节能科学研究平台,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夯实技术基础,增强研发能力。2008年10月,学校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太阳能光伏学院,并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学院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同年,“南昌大学奥中建筑节能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中心致力于建筑技能材料、建筑物理与环境、一体化节能建筑、建筑节水与回收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为我国建筑节能领域材料和工程项目提供先进理念和技术支持。2010年10月,学校与南昌市共同承办中奥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高峰论坛,并分别与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多瑙大学、维也纳工业大学等三所高校签署科研合作备忘录,与上海奥中实业有限公司签署了《建筑节能材料研发和应用战略合作协议》。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汽车创新动力能源项目建设,现已开发出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的电动汽车动力模块,电机控制系统正在调试阶段。2009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视察学校时,对学校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汽车“昌大一号”这一成果在增强自主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方面具有的重大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电动汽车动力模块产业化”项目已开工建设。
六、推进节能成果转化,推动节约型社会发展
我校充分发挥科技带动作用,围绕企业、社会节能发展需求,加大应用技术研究力度,深化与企业、地方政府的节能项目合作,转化节能科技成果,推动节约型社会发展,提升了对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力。学校以南昌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组建的高科技企业--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具有“硅衬底发光二极管”自主知识产权的LED生产企业。LED光源由于其节能减排等众多优势将逐步取代白炽灯等其它光源,这是对新型照明产业的巨大贡献。目前,新型半导体绿色照明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南昌市路桥亮化工程及大型建筑照明。LED、光伏、太阳能系列技术也已列入江西省委、省政府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2011年1月,学校在宜春设立了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宜春分园暨南昌大学锂电及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学校与企业、地方政府的科技项目合作,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型硅衬底LED全彩显示屏、电动汽车动力模块建设和建筑节能材料等低碳节能项目成果,在2009年11月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7部委和江西省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上深受好评。与此同时,学校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投产,并已获得全国各地订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态校园,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校在在快速发展中始终坚持以节能环保理念治校育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传扬节约风尚、研发先进技术、采取节能措施,在学校内部建设、运行管理各个环节,全面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校园,使学校成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践行者、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