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许航、学生记者曾宜奇)回望峥嵘读初心,红色家书代代传。这个五月,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的全省高校诵读红色家书比赛活动将整个前湖校园染成了红色的海洋。5月30日,全省高校“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比赛展演将活动推向高潮,也为红色家书诵读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是一场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发出的“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号召的活动,这是一次全省高校积极报名踊跃参与的活动。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喻晓社、校长周创兵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全力以赴承办好这项活动。校党委副书记黄恩华多次协调具体工作。
77所高校、近千名选手、165个参赛节目,历时半个月,一组组数据清晰地证明了这是一场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工作量大的红色教育活动攻坚战。为做好比赛筹备工作,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委办、学工处、团委、资产处、后勤部门、保卫处等单位统筹协调、明确分工,积极开展宣传、组织、安全、保障等工作,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党委宣传部作为承办此次活动的总协调部门,及时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开展新闻宣传,总体统筹各方;学工委办、学工处负责选送参赛作品和现场观众组织等,并对作品不断雕琢打磨;团委组建了学生志愿者队伍及颁奖礼仪,做好了参演学校的签到、比赛计分、统分、引导、节目单设计;保卫处对活动期间的消防安全、秩序维护以及参演单位的车辆停放进行统一管理;后勤部门负责演出场地的水电保障和环境维护;资产处负责演员化妆室、候场场地及音乐厅设备安装时的配合工作;艺术与设计学院积极组织彩排、艺术指导、导演、节目编排、舞台监督、道具摆放等系列工作。从海选到复赛到决赛再到最后的展演,一个个南大人在活动中留下了坚守、担当、务实的身影。
比赛中,我校选送的作品深深感动了观众,也获得了比赛评委们的认可。《初心可鉴 正气永存——-夏明翰家书选读》获本科学生组一等奖,《我爱你,中国》获教师组二等奖,《一封收信人终生未看到的信》获本科学生组优秀奖。这些优秀获奖作品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精心排练、改进、升华。
“比赛时间非常紧张,除了特定时间彩排,我们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节目的排练,在排练中不断打磨作品,只为呈现出最好的节目效果。”作品《我爱你,中国》参演学生余岱杉说。
在展演活动中,由校党委副书记黄恩华作词、校团委书记郑璐倾情领唱的合唱作品《祖昌,我对你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大义与人间大爱。我校学生管乐团倾情奉献了开篇管乐表演《难忘的旋律》,艺术与设计学院舞蹈系主任廖祖峰老师担任总导演,夜以继日对每一个节目精雕细琢。于闽军老师在紧张的24小时内完成了红色诵读《红军妻子池煜华守望医生的爱情故事》的编排工作。
现场观众同样真切的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场景宏大,节目优良,声光音响恰到好处,配合单独诵读、小组齐读、舞蹈等不同形式的表演,整场展演让我赏心悦目,也由衷感受到深厚的红色力量。”来自江西财经大学的大三学生卢山说。
舞台上一封封饱含革命人真情的家书,一声声革命人慷慨激昂的呼喊仍记忆犹新,舞台下面带微笑的学生志愿者,严谨负责的保卫人员,细致入微的场馆工作人员也同样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志愿者用热情周到的服务体现了南大学子的优良素质。“活动开展前我们接受了学校组织的专门培训,就是希望用细致的服务让来到这里参赛的师生感受到南昌大学的热情。”学生志愿者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51班褚兴科表示说。
活动现场,处处都有南大人忙碌的身影。入夏后天气闷热,复赛中场地空调出现了问题,为了给比赛师生创造舒适的演出环境,后勤保障人员连续奋战了48个小时,对空调机组进行更换;适逢学期末和毕业季,在学校场馆已经排满的情况下及时协调让位,为此次活动的顺利举行保驾护航;官方微博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
重温革命历史、牢记时代使命。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红色家书诵读比赛完美地落下了帷幕。尽管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仁人志士们留下的一封封家书,仍然值得我们去诵读去品味。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书写新时代下的奋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