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5日,学校召开学科发展与人事人才战略研讨会,本次会议是贯彻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落实省委书记尹弘相关要求,满足江西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教授及杰出企业家等多位专家学者为学校学科发展和人事人才工作出谋划策。各学院围绕相关报告和文件进行广泛、深层交流讨论,会议精神在广大教职员工中引发热议,汇聚起争创一流的磅礴力量和智慧火花。
人文学院副院长 韩东:本次战略研讨会适逢其时,意义重大,为我校学科跃升与人才强校绘制了蓝图,为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工作明晰了方向。人文学院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主动对接学校战略与发展规划,以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为路径,以精准人事人才工作为支撑,通过打破壁垒,组建交叉团队;精准引育,打造融合型人才队伍;转化成果,构建特色育人体系;协同创新,提升社会贡献度等多方面举措,全力服务和支撑“红色基因学”这一新兴战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将以“红色基因学”学科建设为契机,充分激发文史哲学科新的学术增长点,推动人文学院学科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双提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文力量。
艺术学院院长 郑璐:此次学科发展与人事人才战略研讨会让我深受触动。会议提出的“2+4+N”学科发展体系,为艺术学科打破壁垒、跨界融合指明了方向。艺术学科需主动对接“红色基因学”等交叉领域,用艺术语言诠释红色文化,让理论阐释与生动呈现相得益彰。在人事人才工作上,期待“学科交叉双聘/兼聘”机制落地,推动艺术与科技、人文等领域教师协同创新,培育跨学科团队。学院将积极落实会议精神,以学科交叉为突破,以人才为支撑,凝聚内外力量,在数字艺术、文化创意等领域打造特色成果,以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实绩,为学校构建创新生态贡献艺术力量。
物理与材料学院院长 张深根:学科布局与人才引育应相辅相成。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二者需紧密结合。明确的学科布局能指导人才引进,而高层次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因此,学科建设应围绕高层次人才来组织资源和团队。引才育才需双轮驱动,确保学院长远发展。引才与育才同等重要,需主动吸引顶尖人才和青年才俊,同时对现有人才进行系统化培养,完善培育体系和评价机制,促进人才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科学突破和创新依赖于学科间的深度交叉。学院应主动布局前沿交叉领域,拆除学科间的壁垒,构建创新生态,并建立评价体系以认可交叉合作成果,鼓励团队合作解决重大问题。
先进制造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 艾凡荣:要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一是实体化运行交叉研究院,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江西特色优势,依托材料、食品、医学三个重点学科,遴选重点学科交叉方向,成立实体化、独立运行的交叉研究院(中心);赋予其在人员聘用、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充分自主权,打破传统院系壁垒。二是创新交叉研究机制,设立“种子基金”与“重大攻关项目”,集中资源组织跨学科团队,攻关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或区域发展关键难题。三是建立“学科交叉导师制”与联合培养项目,鼓励双聘/多聘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设立跨学科硕士/博士培养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四是推行动态、多元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交叉贡献度”评价指标,在教师个人及团队考核中,显著增加对实质性跨学科合作成果的考核。
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 刘且根:在本次会议中,大家充分感受到学校对学科发展与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视。会议凸显三个关键要素:学科交叉、人才引育、人工智能。信息工程学院作为学校在信息学科领域最主要的力量,将全力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三年内凝聚全院之力,积极开展“人工智能+X”的交叉学科建设,引育各类人才50人以上,实现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点的突破,为实现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南大担当。
食品学院院长 殷军艺:食品学科作为学校重点支持和建设的学科,一直在谋划学科建设、人事人才等方面改革。根据本次大会精神,我们将更加聚焦学科交叉融合,努力构筑科研创新生态。学院目前已形成了“交叉项目支持-交叉讲座开设-交叉课堂设立-学生交叉联合培养”的四位一体学科交叉建设生态,同时,一直在推动人才考核改革,释放队伍创新活力,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已建立起以“双一流”建设核心指标为导向的清晰、量化、可考核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及新的资源分配机制。我们将通过努力,在食品学科内形成人人拼争一流的良好局面,全面推动学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石磊:学校提出的“2+4+N”学科布局,立足学科发展实情、面向重大战略需求,未来可期。作为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对于未来基础设施工程这一交叉学科的提出倍感兴奋。一方面,科技快速变革和绿色低碳发展诉求都要求基础设施的模式重构,另一方面,城市、能源和环境等基础设施体系的低碳转型和韧性提升面临系统性难题,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与深度融合。未来基础设施工程学科的提出,既顺应学科发展潮流,也高度契合江西发展特征,有利于学科重塑、科研聚焦和人才汇聚,有望成为学校新一轮学科建设的增长点。
基础医学院院长 熊敬维:学校在擘画“十五五”规划新局的关键节点召开此次大会,恰逢其时。我深刻感受到学校对学科发展和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视,在交叉学科、未来学科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力争做到“顶天”和“立地”的决心。在交叉学科建设方面要实现“顶天”,建议设置交叉学科实体化运行机构,赋能交叉创新团队、交叉创新基金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打破传统学科和学院之间的壁垒,在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招生、成果认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实交叉学科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保障“立地”,面对医学教育教学型师资紧张问题,拓宽引进人才渠道,引进或培养一批具有医学背景、能够胜任基础教学工作的师资,筑牢教学人才队伍的“蓄水池”。基础医学院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凝聚共识、携手共进,为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审校:宋志豪、许航、涂金凤、朱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