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上午,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著名“金学”研究家、我校杰出校友陈东有教授做客“前湖之风”周末论坛第121期,继续为昌大学子带来“《金瓶梅》之道理系列讲座”第二场,以经济视野参透《金瓶梅》一书,给大家再现了一张明版的“清明上河图”长卷。校党委书记胡永新与师生们一起聆听了讲座。
演讲开始,陈教授就上一期讲坛《文学视野中的金瓶梅》中同学们的疑问做了简要解答。他认为美学价值就是文学作品对人物命运的归纳诠释,而与《红楼梦》的不同之处是,《金瓶梅》更注重对普通民众人生轨迹和命运的描写。
接下来陈教授开门见山“《金瓶梅》一书假托宋朝旧事,实则描绘的是明朝社会经济生活的真实画卷。它以西门庆的店铺为基点,以清河县为中心,点线面兼顾,细致地描绘了临清运河沿岸的市井生活,真实的再现了明朝经济的繁荣景象,堪称晚明社会的缩影。”
《金瓶梅》故事的发生地是在临近大运河的山东临清县。古代水运与城市的经济有着密切关系。陈教授为大家讲述了京杭大运河的起源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邗沟开凿,这是我国东部最早具有经济意义的运河。隋炀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粮北运,运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到了元明清三朝,运河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发展,使当时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江南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不仅促使了东西部经济的交融,也维系了执政者对国家政权的统治。
联系文本,陈教授再为我们剖析了经济视野中的《金瓶梅》。这种“经济味”指的是《金瓶梅》中对明清社会商业的翔实描写,甚至可以补充史料的不足。同时陈教授也说明了明代土地制度对经济的影响,其诙谐有趣的语言、深刻的见解赢得了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微博大屏上有同学如此评价:“陈老师知识渊博,讲述生动幽默,真有大家风范。
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和微博听友们提出的问题涵盖不同的领域,陈教授对各个问题一一作了细致的回答。他旁征博引,独特的见解引得现场听友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