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4日,理学院辅导员陈蛟老师收到一封感谢信,写信的是江西建设学院2010级土木系一名叫王涛的学生。原来,5月12日,我校理学院应用物理111班涂文涛、黄懿超、杨培年等三名同学在怪石岭营救了溺水的王涛,将他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涛仍心有余悸。5月12日,本来自信水性较好的王涛随实习单位到怪石岭游玩。由于未经过热身运动就下水,再加上当日气温与水温相差较大等原因,当在他从湖心回游时两脚开始抽筋,尽管改为仰泳,但还是不能阻止自己的下沉。心里十分慌张的王涛这才尽力头探出水面,挣扎发出求救信号。
此时,理学院应用物理111班正在怪石岭开展班集体素质拓展活动。当听见呼救后,涂文涛、杨培年、黄懿超等几名会游泳的同学迅速跑了过去展开营救。在众人的努力下,王涛终于被成功地救上岸。
惊慌之余,王涛本人并没有记下施救同学的联系方式。当了解到黄懿超跳入水中时过于心急,在水中腿部抽筋,也是后来被同学救上岸等事迹后,于是才通过实习单位的同事找到了施救同学的联系方式,写了感谢信给涂文涛等同学所在班级的辅导员。
见义勇为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价值取向,也是大学校园精神之所在。无独有偶,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124班杨文超同学外出乘坐的士,在车上拾获iPhone4手机一部。通过精心查找,失主是南昌第三医院一女士。对于找回丢失的手机,失主对杨文超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两起好人好事,其实就发生在昌大学子身上,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不只是时间的巧合,更是精神气质的契合。如果说命悬一线之际伸手施救是人的本能,那么拾金不昧则是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考量。当今社会不少人对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还心存疑虑,有人曾感叹,不是自己不愿意去见义勇为,而是不敢去见义勇为。何也?怕被讹、被骗,类似路人疯抢不慎被风吹跑的农民工工资的事件已屡见不鲜。在昌大学子身上传递的这种助人勇为“正能量”因此显得尤为可贵。
我校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尹文旺同学在校期间坚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时间累积4000余小时,被学校授予学生魅力人物荣誉称号。同为学生魅力人物的经济与管理学院2009级薛富强同学奔赴山区支教调研,撰写调研论文240万余字。其实,昌大校园中还有很多同学在默默无闻地长期坚持不懈地做好事、办实事。身边好人好事的不断涌现也让昌大学子的思想观念、道德素养发生着明显变化,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爱心奉献等正气已成为广大昌大学子普遍的价值取向,青春“正能量”如春风细雨般浸润着昌大学子身边的每一个人,凝聚力量,催人奋进。
校党委书记胡永新教授在2013年学生工作大会上殷切寄语广大学生工作干部,要用荣辱观引领大学生道德风尚,使大学生树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表彰和宣传一批践行梦想、事迹突出的学生典型。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一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品德高尚的人,受人敬仰;文明和谐的社会,让人向往。时代进步离不开道德风尚的引领,学校发展少不了道德这股“正能量”。当越来越多的昌大学子见贤思齐,小善聚成大爱,溪流汇成大海,美丽昌大校园也不再仅是画卷,而是成为了一道道最常见的道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