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师说】王洋:生命不息,“爱乐”不止
  • 作者:记者团 汪传鸿 汪棹浮 摄影:记者团 汪传鸿 汪棹浮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2-11-02字体:[
  •      

         身为南昌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的王洋很早便展现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很多歌,当时我听几遍就会唱了。”而这份天赋,传承于作曲家的父亲。王洋笑着说,在自己的童年记忆中,反复出现父亲在家中哼唱歌曲的画面,而他现在也保持着这样的习惯,甚至延续了很多年。

    2012年10月26日,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五年一届的中国合唱协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中王洋当选新一届理事

     

     由于练习指挥的缘故,同事们发现,平时和王洋说话的时候,他的手一直在不自觉的摆动。指尖滑过的,是他在生活中酿出来的曲子,溢着蜜,裹着糖,快乐,自在。

                       “音乐是我的生命”

         除了家庭环境熏陶,王洋在音乐学习方面有着超越其他同龄人的优越条件:17岁从江西省文体学校毕业,王洋被分配到江西省歌舞剧院任舞蹈、声乐演员。5年后,他被录取到了星海音乐学院――当时在江西省只有一个录取名额。“回顾我的音乐道路,最应该感谢的还是我的老师。”

          即便已在讲台上执鞭多年,王洋仍然保持着学习的习惯。2004年,王洋赴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师从我国著名指挥家杨鸿年教授。2006年,他又利用周末闲暇时间赴武汉音乐学院,求学于著名指挥家陈国权教授。“每周二的下午,买张去武汉的车票,第二天中午再回来。”在来回奔波中,王洋除了要完成固定课程的学习,还有一堆老师布置下的作业等着他,他也坦承,“这段路走的很辛苦”。

     个人丰富的阅历使得王洋成为一个在艺术方面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擅长指挥,他还精通舞蹈与声乐。“指挥更能张扬我的个性,更能体现对音乐的掌控,更加有成就感”。

      而在王洋眼里,合唱是一门很值得钻研的艺术。他与学院的另一名老师徐萍萍共同负责组建了南昌大学唯一一支合唱团。在王洋的办公室内,挂满了乐团获奖的照片,他兴奋地说起,当团队获奖后,自己可以高兴地一天不吃饭,就陪学生聊天。也因为技艺全面,徐萍萍笑称,“王洋深受学生的崇拜”。 

                                “只有不合格的指挥”

    参加北京国际民歌节“国家大剧院”演出

     

         在合唱指挥界有句名言:“没有不合格的合唱团,只有不合格的指挥。”

         目前乐团早已成为江西音乐一流水准的标杆,在王洋看来,这便是自己一生的事业。

         王洋用“幸运”一词来概括乐团2005年成立初期的光景。乐队成立初期,由于缺乏经费支持,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国内几乎各大高校都有一支合唱团的大潮流下,乐团的成立无疑填补了南昌大学的空白。

    2008年,为赴国家大剧院参加“国际民歌周”的演出,乐团整整排练了两个月。“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呼吸,都要让他们一模一样。”此时的王洋感到莫大的压力,作为指挥,他必须承担所有的过失。为了达到乐队指挥的和谐,王洋每天要花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当表演的曲子在剧场内缭绕升起,尽管王洋的脑海里还在想着怎样驾驭四个乃至更多的调子,台下观众如潮水般的掌声给了他安慰与鼓励。

      09年的暑假对王洋来说是终生难忘的。彼时乐团即将赴北京参加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耐着南昌盛夏的酷热高温,王洋同学生一日不怠地在学校坚持排练。因为指挥的工作量很大,一刻不得闲,徐萍萍老师清晰的记得,王洋每天都要换下好几身湿衣服。而由于长期工作的不规律饮食,王洋患上了胆结石,直到演出结束,他才匆忙奔赴医院做了胆结石切除手术。

        在每次排练结束后,王洋总习惯一个人静静的呆着,躺在排练室的地板上,问自己“排练是否还能做得更好”。如果对今天的排练感到满意,“回家,洗个热水澡、睡觉”,他轻松地说出这句话。学生们也都习惯了王洋在排练厅独自坐上半个小时。那是他一天最疲倦的时刻。

                             “江西不缺好声音”

          2007年,乐团作为江西的唯一代表参加了“金钟奖”,并获得“最佳舞台表演奖”。能够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支代表团参加比赛,这是对一支刚成立两年的乐团一个莫大的鼓励。对王洋来说,这是一段完全不同的经历。

    赣鄱遥“前湖之韵”公演

     

      “这次经历不只是与各大高校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去学习。”“金钟奖”作为我国音乐届的最高奖项,让王洋收获荣誉的同时,也看到了差距与落后。其他乐团对“合唱”概念的理解之“新“,作品之丰富,让日后的王洋回忆起来,都觉受益匪浅。

     “声音是为作品服务的,江西不缺好声音,但缺乏好的作品。”王洋表示,在未来五年他期待有更多全国优秀的作曲家前来江西采风,利用国家级作曲家的写作手法,创作出带有江西地域特色的作品,把江西的民族文化推向全国。

      而在王洋看来,作品一定要有地域性才能走的足够远。“中国一定要了解世界文化,看到世界的需要。”在合唱团下一步的计划当中,合唱团的训练水平与基本素质要与世界接轨被提上了日程。

    对于乐团未来的发展,王洋期待乐团能够逐渐的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在类似青歌赛一样的国家级平台上崭露头角。王洋也坦承“今后的路还很长”。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