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江西日报:《南极其实很“温暖”(图)》
  • 作者:杨林 摄影:杨林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8-06-06字体:[
  •      
         6月6日,《江西日报》刊登了我校一附院南极科考越冬队员卢明魏发回的在南极科考时的生活感言的文章,全文如下:
     
      端午将至,在地球的南极,有一个思念家乡的江西人,他就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外科医生、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越冬队队员卢明巍。思乡心切的他发来电子邮件,讲述――
     

     
    卢明巍与智利南极站站长合影。
      长城站下半旗
      6月5日,记者从一附院了解到,离开南昌半年多、在南极工作时间过半的卢明巍,在传统端午佳节来临之际,通过电子邮件向一附院汇报了他在南极的生活和感受。
      卢明巍在邮件中说,因为南极去年调试好了卫星天线,所以今年他们能够收到卫星电视节目,虽然只能看到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但大家非常知足,觉得是特别幸运的一批队员。
      得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他和所有队员心情都很沉重。长城站立即组织所有队员捐款。在举国哀悼的3天里,长城站也下了半旗。
      卢明巍说,如果他在医院,一定会报名参加医疗队,奔赴灾区一线,为受灾的群众出力。
      冬天唯见雪茫茫
      现在是南极的冬天。南极只有冬季和夏季,每年的12月到3月是夏季,4月到11月是冬季。夏季和冬季最大的区别就是,夏季的气温在零上,可以看到裸露的土地和地衣,冬季的气温在零下,只能看到茫茫冰雪。
      卢明巍说,冬季的南极是美丽的,但又随处有风险,队员们形容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风平浪静的时候,冰雪、阳光或者月色交相辉映,像是童话世界;狂风暴雪的时候,地动山摇一般。
      南极的雪也不一样,不是纷纷扬扬飘落,多数时候是像细沙一样的冰晶,甚至像面粉,由狂风夹着横飞过来。积雪也不是平平整整的,而是堆积成一座座雪丘,像沙丘一样。这样的天气,队员们只能在站区内活动,走远了很危险。
      “极夜”生活也丰富
      “极昼”和“极夜”,是南极气候的特点。到了冬季,“极夜”也一步一步靠近了。卢明巍说,现在长城站10点多太阳才从地平线上升起,下午2点就落下了,每天日照时间不到4小时,而且日照时间还在一天天地缩短。
      各国科考站都想方设法丰富队员的生活。南美国家的科考队员能歌善舞,所以他们的科考站不定期会举办一些文艺演出,邀请各国队员自编自演节目。卢明巍的文娱特长在这里也有用武之地了。
      下个月是南极站最热闹的时候。一是因为那里将举办一年一度的“奥林匹克比赛”,各国科考站都会派出运动员参加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比赛,当然都是室内项目。中国队员几乎每年都能拿到乒乓球比赛冠军,但是在足球上就无法与南美队员相比。
      南极还将迎来最隆重的节日――仲冬节。6月21日是南极的冬至,冬至一过,意味着白天一天比一天长,漫长的“极夜”就要过去了。所以每年几乎所有南极科考站都要举行庆祝活动,非常热闹,队员们都热切盼望着。
      南极科考无国界
      在南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友善。卢明巍所在的法尔兹半岛上,有分别属于中国、俄罗斯、智利和乌拉圭4个国家的科考站。在半岛的对岸,还有一个韩国的科考站。南极像是个小型的国际社会,但所有国家的队员相处都十分和谐,有困难互相帮助,资源大家共享。各科考站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各国队员之间都会无私相助。
      这里的医疗资源也是没有国界的、共享的。2月底的时候,韩国站有一名队员不慎从梯子上摔下来,头部受伤,昏迷了几分钟。卢明巍当时就和韩国医生一起会诊。5月初,智利站的医生胳膊摔伤了,卢明巍又参加了会诊,第二天还帮他坐了一天门诊,协助处理智利站的病人。
      当然智利这个医生对长城站的帮助也很大。由于长城站没有X光机,有几次队员摔伤都是到智利站拍片子。各国之间科考队员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卢明巍说,南极国际主义精神温暖人心。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