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听课记】时刻保持一颗探究的心
  • 作者:陈晓凤 摄影:陈晓凤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8-12-04字体:[
  •      

    编者按:当我们回忆大学时光,提起哪些老师会让你兴奋不已?哪些老师讲课风格幽默风趣?哪些老师教学方法标新立异?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老师的不同感受。那么,你最喜爱的老师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的听课记吧。

    记录听课感受,讲述南大故事。提供线索请@南昌大学官方微博,或发邮件至1968928539@qq.com,或电话83969057。

    课程:《胸壁、肺及胸膜、膈解剖》

    教师:李耀斌

    时间:2018年10月30日下午

    地点:医学院第三实验大楼人体解剖室(七)

    天气:

    听课学生:第一临床医学院麻醉181班学生陈晓凤

     已经从深秋向初冬过渡的南昌,不热不冷,下午温淡的阳光洒在教室的课桌上,一排排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安安静静,“铃铃铃......”李耀斌老师走进教室,简单的问候之后,李老师便直接切入讲课主题:“同学们啊,上次课我们讲了口腔、鼻、咽、喉的解剖,这次课就开始讲解胸部了,并且也要进行打开胸骨,解剖胸部结构的实验。”

    想到这节课要进行上手进行实验,我手心不免冒了一点汗。

    李老师熟练地打开电脑,结合PPT讲到:“胸壁从浅到深,依次是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神经、血管等。首先要来熟悉肋骨间的肌肉和纤维走向: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内外膜。”为了让学生们更快熟悉,李老师在ppt上点出肋间肌的实物图,为大家一一指认。

    在讲述膈的时候,李耀斌老师以标本为主要器材,指着实实在在的“膈”,告诉我们说:“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胸肋三角、腰肋三角、中心腱),以及三个裂孔(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腔静脉裂孔)。”我顺着老师的手指所点的地方,听着老师的详细讲解,作为一名医学生,再次不禁感叹着人体的结构的奥妙。讲解完后,李耀斌老师还把解剖室里的其他实物标本一个个发给同学们辨认,让我们加深印象,促进记忆。

    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进行解剖了。解剖,两个字,看起来简单,但其实是一项既要脑袋灵活又需体力在线还要动手能力的“不容易的活”。在老师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我们小组四个人穿上白大褂,带上手套和口罩,分成两小组,准备实际上手。

    走近试验台,浓浓的**味成为第一个关卡,虽然有通风橱一直吹风,但靠的太近味道还是直往我鼻子里冲。第二个关卡便是看对解剖刀的使用熟练度,经过老师的一点点提醒我的拿刀姿势慢慢地改正。第三个关卡,也是对我而言最大的关卡,就是在器官里找到正确的一块,并分辨出来。

    实验后,李耀斌老师让我们自己做一个小结。“这是肋间外肌,肋间肌外膜……肺根里的支气管,肺动静脉……”同学讲解和提问的声音此起彼伏,李老师在我们身旁细细聆听,不断指导。最后启发我们:“在找到血管或神经之后,可以对它做一些追踪,对它们的结构有更深的认识……”

    “铃铃铃……”,下课铃声响起了。李老师的解剖指导让我们从书本中学习的理论知识立即鲜活了起来,他一步步的引导使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探究的心。希望我手握理论和实践两把利器,能在医学探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