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我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
  • 作者:张� 摄影:张�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0-08-06字体:[
  •      

    我校董卫红、饶泽荣、谢蓉、张�四位教师在大会上做学术交流

    1

        参加一次会议,能够有一点点感触、一点点感想、一点点感动,也就足以区别日常的平淡,从而让时间变得神圣。但是不,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给我的感触感想与感动,远不是一点点。
     
        说些什么呢?不去算乐器展示和音乐文化展示和海报展示,单是音乐会、论文宣读、教学展示、工作坊专题研讨、圆桌会议,就使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的项目可以达到二十个。
     
        说些什么呢?遗漏的总是比能说的多。英国灵魂巡游者爵士乐团的自由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精神;尼日利亚姆森毕业生合唱团的动感不是一种表演,而是生命本身;Eastman School of Music的Jean M. Barr女士的“一堂钢琴伴奏大师课”展示的不是配合,而是“邀请”和“共同的期待”;还有国家会议中心三楼音乐厅,那里一再拒绝我,安保说“已经满员”……
     
        说些什么呢?作为南昌大学“学术代表”的一员,还是说说论文吧;作为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方向的博士,还是说说曾任美国民族音乐学会会长的布鲁诺•内特尔的主题演讲给我的启示吧(因为“民族音乐学”容易被误解为“研究民族音乐的学科”,以下以“音乐人类学”代之)。
     
    2
        有人说,所有的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哲学问题。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在所有层次都可以说得通,但我知道这句话能让说这句话的人显得很有层次。那么请允许我引申一下:音乐人类学是在以实证的方法探寻哲学的解答。
     
        我想,哲学是在为人类寻找精神的家园。我也一直认为,音乐教育的本质不是一种声音技巧的掌握,而是人类通往精神家园的一种途径。如此以来,就必须使得音乐人类学和音乐教育学相互促进这一景象的早日出现。
     
        遗憾的是,在音乐人类学迅猛发展的同时,音乐教育学并没有取得相应的进步――至少中国的音乐教育学是这样。
     
        内特尔强调“音乐是乐趣、兴趣和享受”,这个差不多不证自明的道理在现实中并不那么理直气壮。看看有多少中小学生厌学就知道了,看看多少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逃课就知道了。把音乐视为功利,不但让心不快乐,而且功利也不会实现。
     
        即便剔除功利的影响,那么也无法否认我们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客观主义的教育:教育就是传授知识,核心就是智力的增长,而智力的增长则可以用知识的增加来代替,于是在尽量少的时间灌输尽量多的知识被视之为“成功的”教育。然而这样教育下的学生会快乐吗?会有兴趣吗?会是可持续的吗?
     
        这种客观主义也可以称之为“科学主义”,但是据内特尔说,“在内心深处,人类学家越来越像人文主义者”。教育难道可以不是人文主义者吗?它本应天然就是人文主义者的。虽然,《说文解字》言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有由外向内的意思;但是,作为外来学科的现代“教育学”,“educ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使显现”、“使发挥”,强调由内而外,把潜在的品质发展起来。所以教育不是外在客观知识的输入,而是主体的成长。
     
        人人皆有音乐能力,因为有兴趣,所以有乐趣,所以是享受。所以,你成长。
     
    3
        人类学研究表明,人类成长中最核心的知识不是显性知识,而是默会知识。那些无法灌输的、无法像砖块一样传递的、无法编码的、甚至无法说成是“知识”(knowledge)的,才构成了我们成长中的核心能力(inner quality),以及我们的生命本身。
     
        课堂上的学习当然重要(最好是协商的课堂、共同参与的课堂,而不是“一言堂”),但是,如果因此忽视课堂外的学习,则是万万不可的。
     
        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不是课堂,但是,它给予我的,比课堂要多很多。
     
    4
        你不喜欢音乐,这没什么。即便你是音乐专业,这甚至都没什么。这个世界毕竟很大。但是,你不能说,你不喜欢成长,你不喜欢生命。所以,如果你选择了音乐院系,请你不要错过与音乐的成长;如果你来到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请你不要错过与音乐的成长。
     
        而我,好像对音乐教育也具有了更大的兴趣,能够更顺畅地享受与音乐共同成长。
     
    5
        内特尔说,音乐学习经常以“你打算学到什么东西”开始,以“你在为别人做好事吗”结束。
     
        我是这样吗?好像不尽然。但是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这样吗?当然!
     
        这个问题不应该由音乐人类学提出,而应该是由音乐教育学提出。如今音乐人类学提出来了,音乐教育学如果能够认真周全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音乐的未来就更值得期待。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