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江西晨报:李蕾:用舞蹈诉说内心世界
  • 作者:周浔 摄影:周浔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1-04-01字体:[
  •      

    ▲现代舞《问!知?》剧照

      3月28日,《江西晨报》刊发了题为《李蕾:用舞蹈诉说内心世界》的报道,全文如下:

      原木书柜、原木色的门、暗纹地板,再加上雪白的墙壁和透过窗户“钻入”眼帘的绿树,墙壁上凌乱却不失规整的挂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演出剧照,这里就是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舞蹈系副主任李蕾教授的办公室。办公室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舒服,有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一种静心聆听的感觉。在这里,李蕾向记者讲述起她舞蹈道路上的点滴。

    懵懵懂懂中
    第一次走上舞台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正式走上舞台表演的情景,李蕾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群大哥哥大姐姐把我围在中间,舞台的大帷幕慢慢掀开后,我一点都不怯场,在偌大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李蕾告诉记者,她第一次登上舞台只有6岁。“那场演出跳的是《远飞的大雁》,我现在还记得配乐的歌词。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说着说着,李蕾动情地哼起了儿时的记忆。

          “因为我父亲是军人,小时候我们家就住在部队里,那时经常有部队的文工团下到驻地来演出,我看见那些演员们在舞台上伸展着四肢,于是没事就开始跟着模仿。”李蕾小时候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舞蹈训练,但是她凭着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天天“混迹”在下基层的部队文工团中,练就了一身“舞艺”。

    编舞时
    她找到更多快乐

          时间就在李蕾舞动的脚尖下溜走,上小学和中学的几年时间里,李蕾一边学习一边跟着来部队演出的文工团演员们学习舞蹈。“我们小时候的学习环境没有现在好,当时学校里根本就没有专业的舞蹈老师,但是学校又经常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所以我就凭着自己的兴趣,胡乱地开始了编舞。”李蕾告诉记者,由于她从小就学习了钢琴和小提琴,接受了系统的音乐学习,所以超强的音乐感,让她在编舞时事半功倍。

          恢复高考后,由于舞蹈当时在全国还没有本科专业,16岁的李蕾就上了大专。毕业后的她走上了中专的讲台,在中专的讲台上她开始将自己的编舞才能一点点展现出来。“毕业后,开始中专的教学工作,我也慢慢把钢琴和小提琴又拣了起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李蕾就已经能够用世界名曲进行编舞了。

    被感动后
    创作出《无声的乐章》

          李蕾告诉记者,在南昌师范学校工作的十五年时间里,每次参加全省中专师范类学校舞蹈比赛,得第一名的都是她。

          1999年因工作需要,李蕾被调往南昌大学,着手组建创办南昌大学舞蹈专业。李蕾参与了南昌大学表演专业的申报工作,撰写了申报材料(当时表演专业下设音乐、舞蹈和影视表演三个方向),2000年南昌大学开始正式招收这三个方向的学生,2001年,她又在南昌大学主执申报成立了舞蹈学专业。

          就在李蕾调往南昌大学工作的过程中,她无意间被一个人感动了,同时还创作出了一个精彩的舞蹈,“《无声的乐章》创作灵感其实来源于唐英,他的精神让我很受感动,同时我也想用自己的舞蹈向更多的人传递这种拼搏向上的精神。”

          原来,唐英是一位聋哑人,但他却凭着超人的毅力成为南昌大学第一位聋哑人本科生、第一位聋哑人研究生、第一位聋哑人博士生。

          获知唐英的经历后,李蕾立即编写出了《无声的乐章》舞蹈脚本,并排出了一段时长9分钟左右的小组舞(一般的舞蹈时长都控制在6分钟左右)。这个舞蹈在参加1999年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时,荣获了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广播电视总局、共青团中央、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颁发的“一等奖”、“优秀创作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用《问!知?》
    传递自己的内心世界

          2007年5月27日,由南昌大学和江西省舞蹈家协会共同主办了李蕾现代舞作品《问!知?》专场演出,这也是江西省首次个人现代舞专场演出。作品启发观众对现代社会的人性进行了思考。

          说起这场专场演出,李蕾首先向记者解释了这场舞蹈的取名。“《问!知?》,很多人疑惑,‘问’的后面应该跟的是问号,而‘知’后面则应该跟的是感叹号,甚至有人怀疑我是不是弄错了,其实我这样取名是有含义的,这个名字里面其实也包含了和观众的互动。”李蕾说,在这场舞蹈中,她通过自己创作的作品将内心世界里的“问”呈现在舞台上了,而“知”后面的问号,则是在向观众询问――您是否理解了编导和舞者对社会人性的深刻反思。

          “观众看过舞蹈后的感受和理解,其实就是对舞蹈作品的一次再创作,一百个人看现代舞,就可能会有一百种感悟。每个人的社会阅历,受教育程度等都不一样,所以从舞蹈中读出的内涵也会不尽相同。”李蕾说。

    出色演出
    改变外国友人看法

          2007年李蕾的这场《问!知?》专场演出后,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好评,其中也不乏一些外国友人。

          李蕾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接受学校的任务,带团分别去法国和印尼演出,在法国演出时,迎面走来一位外籍友人,一口就叫出了她的名字。正当李蕾纳闷时,这名外籍友人告诉她,原来她2007年时看过李蕾的作品《问!知?》,“她当时告诉我,表演的现场她悄悄地拍了照片,现在家里的电脑桌面还是那时拍的照片呢。”

          这名外籍友人在和李蕾交流时表示,李蕾的舞蹈完全改变了她对中国舞蹈艺术的看法,原来在中国,在江西,在南昌大学也有这么优秀的现代舞作品。“其实,舞蹈是一种世界语言,而我所创作的现代舞魅力则在于它能够融合进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上演华丽转身
    从舞蹈房到讲台

          今年已经48岁的李蕾,不仅上过1989年的央视春晚的舞台,还曾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进修过三年,“在进修的过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李蕾说,系统地学习了民间舞后,不仅让她吸收了中国各个民族的舞蹈精华,也让她的肢体语言丰富了不少。

          “这么多年过来,我开始慢慢体会到江西高校的舞蹈缺少理论人才,在实践了这么长的时间后,我觉得需要有人坐下来把这些年的经验总结出来。”李蕾认为,所有的事物发展都是一种从传承到发展,再到创新的过程,“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提高理论水平,从而带动实践的进步,当然我们的目标是引领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的发展。”现在的她在教学之余,正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一个全新的科研课题――《综合性院校舞蹈艺术教育机制创新研究》,向着舞蹈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的新高峰不断攀登。

    【个人档案】

          李蕾,1999年调入南昌大学,创办南昌大学舞蹈专业。现任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舞蹈系副主任,教授,江西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199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曾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进修三年。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参加了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和第二届舞蹈大师班及中国舞蹈发展论坛。多年从事舞蹈教学、教育理论研究、舞蹈创作与教学管理。

          创作的舞蹈作品《无声的乐章》参加1999年全国大学生艺术节,荣获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广播电视总局、共青团中央、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颁发的“一等奖”、“优秀创作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2007年5月27日由南昌大学和江西省舞蹈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李蕾现代舞作品《问!知?》专场演出,是江西省首次个人现代舞专场演出。

    【结束语】

          今天,《江西十大舞林高手系列》的最后一位人物已经介绍完了,这些天来,我们一起领略了舞林高手们的十八般“舞艺”,他们个个出色,品读他们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

          “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接下来,晨报将为您推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系列人物,让我们一起品读那些高校名师的故事,体会他们的另一种生活。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