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艺术,她是以音乐为精神依托的歌者;
诲人不倦,她是以育人为己任的园丁;
朴实可亲,她只是一个普通的80后女孩儿;
她,就是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教师郑璐。
受访之前,郑璐在深圳参加校友会演出,凌晨五点才回到南昌,由于白天有工作任务在身,为了不影响记者工作,她冒雨特地赶往前湖校区。晚上9点半,记者看到了这位年轻而大气的歌唱家。细雨绵延,寒意彻骨,而郑老师甜甜的微笑却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一抹温馨和暖意。
“不仅是唱旋律,更是唱文化,唱底蕴”
由我校客座教授陈特明作词,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陶思耀将军作曲,郑璐老师演唱的歌曲《旗帜》荣获第十一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旗帜》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件由我省自主创作和演唱而获此殊荣的作品,而郑璐也就成为我省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优秀歌手。
“《旗帜》是两位资深前辈打造出来的精品,我刚拿到这首歌时压力特别大。”如何用我的歌声去诠释三面旗帜、传递深厚的情感?郑璐在理解作品上做足了案头功夫。“对于一位优秀的演唱者来说,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不仅仅是唱旋律、唱技巧,而是在唱文化和唱底蕴。因此我要深层次理解中国历史,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内在修养。”她还多次向两位词曲作者沟通请教,细腻地进行二度创作,经过反复练习,这面庄严而肃穆的“旗帜”终于在江西这片红土地,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空迎风飘扬。
“音乐让我沉浸在梦幻般的艺术世界里”
幼儿园里郑璐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特殊天赋,8岁开始接受正式培训。她的母亲经常是刚下夜班来不及休息就要赶早送郑璐去学习电子琴,在教室外等待女儿下课的时候,她常常站着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勤奋、懂事的郑璐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2002年,这个青岛女孩以山东省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声乐系,从此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的艺术世界。
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郑璐形成了一种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格,这就使她演唱的歌曲具有一种明快、自然、大气、优美的风格。她那民族与美声相结合的演唱特色,加上富于可塑性的嗓音和后天的勤奋努力,使她具有驾驭演唱多种风格歌曲的能力。“我从小就非常喜欢音乐,音乐让我沉浸在梦幻般的艺术世界里。”
“每时每刻她都在进步”
“郑璐的声音很甜,很有乐感,音色纯美。她能达到今天的高度,更多的还是凭借后天的努力,她每时每刻都在进步。”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解路军院长在谈话中不时流露出赞许的神情。
本科导师晏红副教授回忆起郑璐学习声乐的情景时说:“她的努力和付出是不言而喻的。”大学四年,不管感冒还是发烧,郑璐从来没有请过假。“这个孩子十分尊重老师,她总是很早就在教室里等我上课,从未迟到,还特别认真。”
在众多文艺演出和比赛中,让郑璐印象最深的还是2008年参加第八届全国声乐大赛。比赛将近,她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她突然咳嗽了一个多月,而这段时间恰是赛前训练的黄金时间,可是当时她咳得连说话都很困难。“那个时候,学院的老师天天来医院看我,陪着我。我经常偷偷地哭,一是着急怕错过比赛而辜负大家的期望,二是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那段时间,除了练歌,我是基本禁声的。”终于在正式比赛的那一天,郑璐凭借以往的比赛经验和纯熟的演唱技巧亮出了她最动听的歌喉,获得文化部“文华奖”凯旋而归。
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总是令人惊叹。“我天天看着她忙碌,叫她歇一会儿她都不肯。”她的母亲心疼地说。
“我是南昌大学培养出来的”
在对郑璐的每一篇报道中,几乎都会有这样一句话“我是南昌大学培养出来的”。对于母校,她总是怀揣一份感恩之情,“学校以及学院里的领导和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
“我的导师晏红副教授给我悉心的指导。跟着她,除了学艺,还学会做人。”郑璐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登台,是学校庆祝“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我第一次穿的礼服就是晏老师那件桃红色的裙子,非常漂亮!”
经历这么多的赛事,获得这么多荣誉,郑璐始终没有忘记感恩,“我是南昌大学培养出来的,我会用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回报恩师!”
“教学相长,艺无止境”
在音乐这条道路上,郑璐永远都不满足,2008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院攻读音乐表演硕士学位。为了兼顾教学和学习,每个星期她都自费往返于武汉和南昌之间。她挂念着一手带起来的学生们,“这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我一直信奉‘教学相长,艺无止境’,每时每刻我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教学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
郑璐就是这样一个朴实、随和却又大气、沉稳的80后女孩。为了方便记者理解声乐术语,她即兴演唱了几句《举杯吧,朋友》,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又透出几分天真可爱的童稚气。满载众人的祝福和关心上路,希望她在广袤的艺术殿堂里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