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我从一线归来――志愿者龙文武抗震救灾日志选登
  • 作者:研究生院医学部 龙文武 摄影:研究生院医学部 龙文武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8-06-05字体:[
  •      

     

                                                      一
         24日,晴,今天,团省委组织去参加抗震救灾培训,一大早我们能去的同志都到惠苑宾馆门口集合,坐车前往武警总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1、抗震求灾常识。2、野外生存知识。3、目前灾区主要情况和要注意的事项。4、伤员救护常识、技能及搭帐篷方法。应该说,这个内容对于多数同志是有价值的。在返回的路上,我们都加入了江西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

         25日,晴,团省委通知,我与06级研究生高军同学明天准备赴四川什邡灾区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应该说这是期待已久的决定。我与高军还是有点兴奋。总算是选进去了。接着又接到通知再去采购药品,下午我与高军如期去买了药。四点前送到了团省委。并领了赴灾区的标志性衣服和帽子等,签定了赴灾区的协议,主要是人生意外保险内容。召开了会议,主要是强调了安全和纪律,大家相互认识了一下。

          三

         26日,晴,上午,部里在家领导和同事送我和高军,在南院基础教学大楼前留影,好象有点“风啸啸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架势,弄得我真是有点动情了,与大家一一打过招呼。小车开得很快,一会儿便到了火车站,吴书记与陈老师,帮我们拿行李,送我们到了茶座厅集中,同去的还有学生干部何昆仑。在大厅遇上了先一步到达的志愿者,二附院的两位同事也到了,他们的书记和一位副院长也来送。真是有点悲壮了。有不少记者在采访。我觉得这真是平常的事情,国家有难,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而已。出征仪式就在茶座厅举行,团省委曾萍副书记来讲了话,她讲得很中肯,条理清晰,主要就三层意思 :一表示感谢。二强调了纪律。三祝福。

    四     

         27日,晴,火车经江西,湖南、贵州、重庆就到成都了,一行24位同志有说有笑,团结互助,真像是一个团队,列车长、列车员、厨师长也对我们很好,吃到了由我们定价的饭菜,两个正餐,一个早餐,每人35元,这也充分体现了国难当头,同胞们更有凝聚力,奉献精神其实许多人都有,只是要有合适的场合和契机表达。
    车上我们医疗组讨论了医疗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重温了主要的传染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和处理方法。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是排查传染病。下午两点多便到了成都,找到一家商场,老板大方地让我们将照片传回南昌。做好事的人还是多,只要有心做好事没有大小之分,没有先后之分。接我们的车子,用了近两个小时,6点15分,将我们拉到了目的地��-重灾区之一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
    第一批留下来的同志们兴高采烈地在门口拉着横幅欢迎我们,真像是亲人来了,救兵来了。

          吃过晚饭,开会,进行工作分工,晚上就安扎在这家原来是天然食品公司的厂房里,厂房是钢架结构,后墙已震塌,用有机塑料布围了一下可以挡点风。我与高军住一个小帐篷。两天没洗澡了,听说有一眼泉水,水很凉,但我还是经不住水的诱惑,去冲了个凉。高山大谷中的泉水,说不冷是假的,但能克服就是一种勇气,说明我身体还是不错的,敢去洗的人必竟是少数。

          五

          28日,晴,早餐是稀饭,榨菜,饼干,自己还带的牛奶,不错。用过餐,便在两个老队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镇中心的帐篷医疗点,开始为灾民和一些军人诊治,一天下来我也看了30多号病人,主治医师以上的同志接诊病人为主,其他同志司药和辅助。因为语言问题,山里来的乡亲问诊特费力,一天下来,嗓音都点哑了。今天全队看病人200多号,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病、呼吸系病、小外伤和一些慢性病,没有疫情征象。除了诊治病人,我们很重要的工作是向灾民宣传医疗防疫知识,有时我们只需要静静地听他们的诉说和渲泄就行,能让他们排遣心中的忧思悲恐惊等不良情绪就可以,尽管我们能听懂的不多,但我们用心在听他们的诉说,这就是最好的灾后心理疏导了。中午收工前,我们一行到蓥华镇中学,听老队员介绍了情况,废墟上,让我疼心,这些残存的血迹和文具,破损的衣物鞋子让人不忍多看,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所生,正是初升的朝阳股的年龄,可如今,他们在哪里?我们在废墟边为这些早逝的孩子集体默哀三分钟,来表达我们心中的哀思。综合楼内可能还有被埋的尸体,但这栋危楼,是无法用人力去拆的,只能等时机用重型机械来拆。地震时综合楼射出去的窗户木格子条足有20多米远,可见当时的扭力有多大,房子的错开现象也说明,震波不是一维的,应该除了水平面的波动还有上下的波动。下午,江苏省疾控的同志来协调疫情报告事宜,后来在镇医院领到了简易门诊病历和疫情报告单,周大夫补填了三日的疫情零报告单。确定了医用垃圾每日下午五点送镇医院医用垃圾桶内。中饭时有明显余震,桌上的饭碗都抖了起来。不少人都想往外冲,也就几秒钟就平息了。

          六

         5月29日,小雨,因天气原因,病人比昨天略少,全队约接诊150多人。下午发生两次余震,能明显感觉地在摇动,不过几秒即过,心中并不害怕,选择了来支援灾区,心中就应该有这份勇气。晚上分析了这里的情况,除了镇上原来人口相对集中外,其他都是分布很散的山区群众,有些可能行动不便,所以,分明天医疗组要分成两组,一组留镇上,一组到村里去巡诊。今天感觉到的余震有两次,但我们已经不怕了。

    七     

         5月30日,晴,杜主任与另两位同志在镇上医疗点,我们另外五位同志与一位本地的小姑娘翻译一道下村里巡诊。上午,我们到竹溪村各小组,每到一处,村民都围过来,求医问药。今天来看病的主要是氨泄漏后对呼吸道刺激引起的反应性症状,干咳的病人比较多,少量的消化系病和外伤。走村子到灾篷,当地村民看起来心态还是比较平静的,每天领的物质用不完,矿泉水、方便面、饼干、奶制品堆积不少。下午我们步行几公里到仁和村巡诊。到了蓥峰公司边上,来就诊的人多半还是干咳,看来氨泄漏造成的呼吸道伤害是广泛的。成都军区某部的战士在周围帮缺人手的人家整理倒塌的房子。遇到一个萍乡籍的军人,他听说来了江西的志愿者,很兴奋地与三位战士跑过来,与大家招呼,我们简单地了解了一下他们的工作和身体状况,看得出他好久没见到老乡了,显得很真挚。他们黑乎乎的脸、黑乎乎手套让我很感动,人民解放军真是子弟兵,重大灾难出现在哪里,他们就开赴哪里,要知道,他们也只是18、19、20几岁的小伙子,要在家里也是宝贝,可是作为军人,他们冲在了最艰苦的前沿。他们疲惫的身影让大家觉得他们到了急需休息的时候了。今天我们留两位小姑娘翻译在我们住地与志愿者一道用餐,今晚吃的是蛋炒饭,还有一份榨菜汤。黄昏时分,原镇党委书记领人送来了一袋土豆、一点饼干等慰问品,弄得我们都不好意思,我们是来帮助灾区的,不能为他们增加麻烦是起码的要求,但碍于情面,同志们还是接受了他们的盛情。也许是两位小姑娘与他们说了我们这里的生活情况吧,要不然,怎么这么快地有反应。革命战争年代军民鱼水情深的感觉在这里演绎。

    八    

         5月31日,晴,上午在镇上接诊病人,下午到仁和村二组巡诊,并到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红白镇,我的感觉就四个字:触目惊心!一进红白小学残破的校门,水泥地上是一只尘扑扑的大阳伞下无序堆放的无人认领的小孩子们的书包文具,立马我就眼里充盈着泪水,手里的相机几乎没法照了,手抖动得不行。教学楼废墟边,一位当地的青年向我们介绍着这里的基本情形,大家心里格外沉重,举目望去,红白镇瓦砾一片,除了部队的军人,和一些志愿者活动的身影,当地人很少,也问不到什么情况,小孩子的身影更是稀缺。接着,我们来到红白初中,跨塌的教学楼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我依然心思沉重,一个问题在我的心中涌起来,为什么我们所在地的教学楼都跨掉了?为何地震时正好是快上课的时刻?个别幸存的学生在瓦砾与断墙壁上留下简短的志哀留言:“八年级二班永存”、“九年级安息”等等,我真的控制不住泪水,在断墙边,我默哀,默默地为这些早逝的孩子祈祷,祝他们在天堂做快乐的天使,没有灾难没有恐惧没有悲伤没有失望和伤痛。之后,我们到了集中埋葬孩子的后山,一户人家正在简易的墓前为他们的孩子祭奠,听说是奶奶带着家人来祭奠唯一的孙女,奶奶几近晕倒,被家人抱着头躺在地上,哭声低回,撕心裂肺。这片新<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