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才引智 开创一片新天地
  •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07-10
  • 本网讯(记者许航)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抓实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科学构建人才工作体系,南昌大学在“部省合建”“双一流”建设契机下,不断用先进的理念引导人才,优美的环境吸引人才,辉煌的事业鼓舞人才,良好的待遇激励人才,真挚的感情留好人才,真正将“人才强校”落到实处。

    聚才引智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在这里聚集

    全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25名,全职引进博士及正高人员103名,招聘专职博士后科研人员26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8名,学校的博士教师占比从2013年的28.1%提升至54.64%;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达到25.26%;

    聂少平教授获批全省唯一国家“杰青”项目;廖伟强入选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还有2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

    60人入选江西省首批“双千计划”,18人入选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15人入选2018年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8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7名;4人入选江西省院士后备人选第一梯队人选,3人入选第二梯队人选;

    ……

    仅在学校2018年的人才综合数据中,聚才引智的成绩就足以令人鼓舞。学校要发展,基础在人才,关键还是在人才,人才“强”则学校“兴”,高层次人才既是新时代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又是高水平大学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的生力军,也是学校赢得未来竞争和挑战的决定性力量。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力量的推动,学校化学、农业科学(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临床医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7个学科入选ESI前1%学科;201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6项,直接经费超过1亿元,立项数居全国26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获批28项,资助经费755万, 立项数居全国42位……。学校学科建设的大幅提升,各类衡量指数的不断攀升,一项项鲜活的数据成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最好证明。

    千帆竞发 “第一资源”作用日益显现

    如果把每个学科看作一条河流,那么学科交叉融合就是河流交汇,最终形成大海。学科领军人物的加入是促进学校学科交叉融合,营造跨学科学术共同体氛围的催化剂。

    不久前,化学学院王小磊教授团队研究的光照溶栓、光照口腔美白、光照男性避孕技术吸引了学界与众多媒体的眼球,而这些技术都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作为多学科交叉团队的带头人,王小磊表示,化学学科出身的他在刚开始负责这样一个医学、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课题组时,也时常碰到许多知识盲点,最终的收获得益于自己创建融合的13种学科20名研究生的多学科交叉团队。

    张进于2017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之后,从哈佛大学回国担任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和生物医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在南昌大学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多篇创新新药研发的高水平论文,其中包括Nature子刊《自然•通讯》一篇,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两篇。他紧密锣鼓组建一支创新药物的大团队,在他看来,研究的每个重要环节,都需要顶尖的人来加入团队,为此,他召集了哈佛的同学以及国外的一些科研人员入职南昌大学,共同致力于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每一个团队带头人都是一枚磁铁,自带的“强磁场”能吸引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前往科研的远方。

    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部省合建南昌大学的实施意见》要求,2018年学校成立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助推江西新材料和食品两大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两所研究院核定编制各200名,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国际创新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科研平台的相继成立,为学校吸引人才、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空间与良好平台。

    搭好舞台,才能唱出服务江西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戏。首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论坛,在技术推介会上签署9项技术合作协议、62项技术成果,签约金额近4亿;生命科学研究院潘秉兴教授团队在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权威学术刊物《生物精神病学》上刊发了系列科研成果;洪一江教授带领的稻渔工程团队,在全省建立近20个面积达10万余亩示范区,产值超10亿元……一系列丰硕成果,再一次告诉我们聚团队、建平台才能出成果、促服务的道理。

    服务保障让人才在这里扎根

    前不久,青年人才杨维冉老师遇到公务护照、出国签证等手续申请周期太长的问题,学校人才办积极介入顺利帮助杨老师拿到护照,并全程办结出国签证等手续。这是南昌大学“妈妈式”人才服务模式的小小缩影,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却彰显着学校服务人才的责任与担当。

    就在今年5月30日成功举办的南昌大学第二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4名青年才俊齐聚南昌,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学校领导在会上积极宣传江西与南大人才政策,鼓励广大青年人才选择江西,选择南昌大学,为建设祖国、发展江西奉献智慧力量。最终,28名青年学者与学校签订工作意向性协议,签约率高达82.3%。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能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学校压实党委“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专门成立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关于加强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实施意见》,每位校领导联系3-4名人才,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力求每一位人才都能尽快熟悉、扎根南大。

    同时,学校还结合人才工作新形势,调整人才办公室机构设置、发挥省高层次人才联络站作用、出台《进一步加快聚才引智工作的若干意见》《南昌大学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及后备人选支持培育计划暂行办法》等文件,搭建优势科研平台,夯实学科基础,建构良好薪酬保障以及清晰培养体系和晋升通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子女教育服务,一系列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措施的落地,为广大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能成功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
  • 分享到:0

南昌大学新闻网 新闻热线:0791-83969057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学府大道999号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