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辛,原名胡清,江西南昌人,祖籍安徽黄山太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南昌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景德镇市荣誉市民,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处女作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改编为电视剧和电影并获飞天奖。著有长篇小说《蔷薇雨》《陶瓷物语》(《怀念瓷香》)《聚沙》《皇瓷镇》等42部,三次蝉联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奖。长篇传记《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最后的贵族•张爱玲》《陈香梅传》于海峡两岸出版。曾被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优秀传记作家,获评2018年度中国好书。有作品被翻译为英文、日文、希伯来文等。曾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5项,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获评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江西省优秀模范教师。

CHINA,中国;China,瓷。中国是瓷的祖国;瓷,是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之外的第五大发明。而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2013年8月,我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举行了简洁却隆重的仪式,官媒给予了报道。在我心里,这一瞬间无比辉煌。
1.助陶院升“大学”
这一瞬间,那千年的荣耀辉煌仿佛笼罩于我这凡胎肉体之上,“镀金”之感让我目眩神迷,梦幻一般。幸而双脚仍踩在坚实的土地上,此“泼天富贵”是嵇景辉主任鼎力推荐而来的,他当时负责景德镇市参事室工作。
记得是2012年年底,我们四位江西省政府参事感受到千年瓷都其时处境似较艰难,于是组成一个小组,向省政府申报了课题:《巩固和强化景德镇世界瓷都地位的思考和实践》,很快获批,并于翌年暮春前往景德镇深入调查研究。
当时市长是刘昌林同志,他是从北京空降到景德镇的正厅级干部。他非常重视省参事们的这个课题,亲自召开了好几场大中小型调研会,安排了十分丰富的调研活动。
四位省参事是崔琳、韩树艺、黄劭刚和我。崔琳已是正厅级,原是省委、省政府台办主任,曾担任过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万绍芬的秘书。崔琳是黄山脚下太平县人,我的祖籍正是太平;而且她的父亲曾任江西裕民银行行长,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裕民银行就职过,所以有可能是世交,遗憾的是,老人皆故去。无法正本清源;稍带说一句,著名画家黄秋园先生也曾在裕民银行工作过,我们家与黄家是背靠背的邻居。韩树艺是民革省委专职副主委,白净富态的书生型;黄劭刚是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其父曾任台湾工兵大学校长;祖父是中正大学老教授黄辉邦先生,研究佛学,名气颇大。他亦是风度翩翩的理工男。而敝人的曾祖父是清末翰林,但祖父这一辈家道中落,离乡背井到了南昌,不知何故,还加入了南昌籍。我的姑爹李郁先生是新建生米乡人,生米有良田,南昌市胡琴街口第一家就是他家前店后宿的商铺,因西邻南昌大旅社,后半捐给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姑爹本人曾参加过八一起义,是会议主席团工商业界代表。我们四人组成该课题小组后,相处非常融洽,相互认同且欣赏,而且都有做事极其认真的性格和风格,于是认认真真开了不少大中小型调研会,跑了不少老瓷厂新陶瓷公司民营个体等等,又查阅资料,研读理论,当年我们就写出了结题报告,顺利结题,并得到省参事室表扬。
这期间,市政府两次安排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召开调研会。一次在东郊老校区开调研会时,到会人员很多,讨论热烈,还时有小争辩。我正兴趣颇浓地记笔记时,陶院陈副院长突然将我请了出来。在走廊的尽头,他很严肃很诚恳地对我说:“胡辛老师,有件重要的事,想请你们几位省参事帮忙。”
我一听,忙说:“那我请崔琳主任出来,她是我们调研组的组长。”
他忙拉住我:“不不不,就找你。跟你熟。”
其实,我跟他这是第一次见面,真正初识。我想,他是指我曾在景德镇生活了十几年,报刊上屡见拙文“一个女人最美的芳华就留在了这片热土”此类词句,我,算是半个景德镇人吧。
他微蹙双眉,说:“我们景德镇陶院,至今还是学院,不是大学。为此,我们特意成立了学院升大学的小组,也运作了很久,但就是没有批下来。”
那时间,学院纷纷改大学已成风,于是我问:“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学院纷纷要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总有名吧, 1861年始建,叫了一百五十年,不还是叫麻省理工学院么?”
他急了,说:“胡辛老师,你不懂。在我们中国,学院和大学差别可大呢,大学享受的很多待遇,学院都没有,这就影响学院的发展了……”
我听明白了,立即表态:“那就不对了。景德镇陶瓷学院,不要说在省里,在全国,哪怕全世界都应该是举足轻重的大学,记得我在《瓷都景德镇》这部9集电视系列片里,有一句解说词就是——全世界以‘陶瓷’命名的大学,只有两所,一所在中国景德镇,一所在英国伦敦。”那还是1990年的事,那时节还没有上网查资料一说,不知准确否?人云亦云而已。(许多许多年后,陈院长纠正我说,还有一所不在英国在美国。)
其时,他忙截断我的“生发开去”,说:“所以呀,要请你们几位省参事帮忙。”
我仍诚恳解释:“那你可能高抬我们了。”
他忙说:“你们联名为这事写份建议,就是帮我们的大忙。”
我说:“行。待散会后,我向组长报告,跟他们几位商量。”
二楼走廊尽头开了玻璃窗,窗外有枝叶茂密的大树,阳光穿透枝桠树叶的空隙,在窗台和窗玻璃上留下奇异变幻的光斑,我便有点走神,我跟景德镇陶瓷学院像是前世今生都有缘,年少时,便常听父母亲说起景德镇陶院,说起胡献雅校长……
1942年,我父亲毕业于福建音专,并留校任助教,但父亲毕竟已有家室,终回到战时的省会泰和,进到胡先骕任校长的中正大学当助教。不久,胡献雅先生创办了以美术教育为主的立风艺专,任校长,他爱才惜才,竟对我父亲破格任用,聘为副教授。而我父亲对胡先骕、胡献雅这两位校长的人格、行事风格和学问都赞叹有加。1958年胡献雅先生去到景德镇创办陶瓷学院,父母也时不时会提起这位校长。
我大学毕业时,分配到景德镇市,在市区中心的景德镇饭店(俗称七层楼)等待再分配的一周中,我们硬是有个中午坐上公交车,去到东郊景德镇陶院参观了一番,第一印象:美。跟省城南昌任何一所高校相比,陶院自有她娇小玲珑的独特的美,还有种超前的现代审美派头。特别是校园里的橘园,让我们怦然心动。一周后,我被再分配到离市区160里的兴田山村教小学了。
一别经年,第二次去陶院,是1973年秋,我早已从兴田调到西郊四中,再调至东郊景德镇一中,一中与陶院距离很近,但那时陶院已解散了,但见橘园里橘子红了,不禁想起了屈原的《橘颂》:“后皇佳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1975年陶院恢复,我们景德镇一中的校长胡怀陵重返陶院任院长。
第三次是1985年小春,我以处女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获得1983年国家级文学奖,此时应景德镇作协之邀来讲座,父亲嘱我去看望胡老,我也想借此机缘采访胡老,便由校友李菊生领着,叩响了胡老小院的门扉,开门的是胡老夫人孙常灿,奔七老人快活得小鸟般飞向胡老,说:“江非女儿特意来看你啦!”老辈子人重情重义。其时,陶院教授楼已落成,胡老却执拗地住在这带小院的平房套间里,不搬。他说:“日拥广厦万间,夜枕一席之地。不用折腾。”此语便烙刻进我的脑海。翌日,胡老画了张墨竹送我。遗憾的是,竟未能合影,因大家都没有照相机。
1987年江西电视台专题部起念拍摄20集电视系列片《瓷都景德镇》,详细提纲就是我应邀写的。记得前期采访是春夏之交时,校友邹国旺领着我从中华北路东拐进小巷祥集弄,再进到明代商人的古建筑——今日“品陶斋”,见到了其时已声名赫赫的陶瓷考古学者刘新园,他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中等偏高的个头,腰板笔直,一开口,文采斐然。他人品耿直,个性狷狂,学问渊博,陶瓷考古论文只要一出手,就引发东西方陶瓷考古界竞相折腰。所幸他看得起我,滔滔不绝几个钟头。我知感恩,敬称他是我古陶瓷探研的启蒙老师。《瓷都景德镇》开拍后,我一直跟拍,认识了王锡良、周国桢、秦锡麟等陶瓷界名流,对建国瓷厂副厂长邓希平、把桩师傅胡家旺等人亦仰慕之……即便普通的陶瓷工作者,我觉得也不同凡响,记得跟着专题部孙海帆进到陶院青年教师的宿舍,跟海帆的同学闲聊,他的观念也叫人耳目一新。他说:“瓷是女性的,陶是男性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归真返璞,让瓷回归到陶!”实“振聋发聩”!那人留着长发,穿着短袖,双脚却穿着橡胶底的蚌壳型布棉鞋,哇,这样的艺术男!
2004年是景德镇建镇建镇千年,我与景德镇陶院又有了一次深度大合作。那就是率江西高校第一个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的研究生,拍摄了一部9集电视系列片《瓷都名流》,陶院负责我们十余人摄制组的吃住行。摄制迅猛成功,很快在江西卫视连续播出多次。拍摄对象是王老锡良——中国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一,他是珠山八友的核心人物王大凡的亲侄子和高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秦锡麟——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中国第二届评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大师的风采”表现在不仅将民间青花进入“学院派”长廊,而且他的行政领导能力棒棒哒。周国桢——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他是著名的雕塑家,以雕塑“人性化的动物世界”著称。姚永康——前卫陶瓷雕塑家,自称“老马”“土人”。李菊生——最早发明以颜色釉来装饰人物的“半路出家”的教授。何炳钦——其温润如玉的新刻花工艺一枝独秀。刘远长——以《哈哈罗汉》《天女散花》等在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创新的陶瓷雕塑家。刘平——出身粉彩世家,珠山八友之刘雨岑的独子,得雨岑之风真传。张育贤——永远的写实主义陶瓷雕塑家,他的“雨后荷塘”,那荷叶那青蛙,比真的还要真。九位中有五位是陶院的教授,有五位毕业于陶院,却不完全重叠!陶瓷雕塑家占了四位,粉彩大师两位,青花一位,颜色釉一位,刻花创新一位。原计划中还有张松茂和徐亚凤这对大师夫妇的,遗憾的是拍摄的日子里,他们已移居黄山脚下,等到徐亚凤大师挂电话给我时,该片已由江西卫视安排好了播出日期,补拍是来不及了。这对大师夫妇亦是中国粉彩大王,徐亚凤的祖父徐仲南是珠山八友之年纪最长者,她的舅舅刘雨岑是珠山八友中年纪最小者。景德镇是盘根错节的熟人社会,有血脉流传的优良基因,亦有熟人社会的弊端,但景德镇确实是一藏龙卧虎之宝地,我们肯定挂一漏万,但这九位,皆可称经得起岁月淘洗和考验的名副其实的大师……
有了这么多的交集碰撞,对景德镇,对景德镇陶院,我充满了艳羡赞叹,却也有种种思虑,乃至迷惘。
景德镇陶瓷学院必须升格,但“景德镇”三字万万不能丢。我们四位省参事统一了认识,齐心协力将陶院的现状、优势一一罗列,又将校史相关资料梳理好,且为这事写好了建议书的详细提纲。崔琳领导有方,胸襟开阔,她笑着对我说:“既然陈院长说跟你熟,你就当‘联络员’。”
行。第二天我就送给陈副院长看,而且,建议陶瓷学院请几位著名老教授签名为好。
哪知他看完后,大惊失色,连连说:“措词太激烈了!不行,不行。”
我想,哪里激烈呢?没有呀。再仔细想想,可能是这几句:“不迅速将景德镇陶瓷学院升格为大学,这不仅仅是我省的耻辱,还是国家的耻辱,世界的耻辱!”
他说:“对对对,而且整个语气都应和缓呀。”
言之有理。
我这人生性大大咧咧,便自作主张,说:“好好好,我们来改。要么,老教授也别找了,别让他们签名了。我们几位省参事担当就好。”
崔组长听我报告后,很严肃地说,这是大事,一定要认认真真,要有数据,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但该理直气壮还得理直气壮。这样,从组长到组员,认真修改了好几遍,同时作了语气较和缓的全面调整,四人签上名,立即报到省参事室。
不到一周,省领导的批文就到了省参事室——非常肯定地回答没问题。只是这次审批已过去了,得等下一次审批。
我这个“守职”的“联络员”立即挂电话给陈副院长,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了两遍,说:“哪有这么神速!”
我就将副省长的批文背给他听:“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在世界陶瓷大学中名列第一,完全达到了更名大学的条件。因教育部每五年才受理一次更名审核,我们将创造条件,力争确保2015年陶瓷大学更名成功。”
当然,言必信,行必果。
2015年过去,2016年景德镇陶瓷大学欢天喜地。
这时,古稀之年的我,已从景德镇浮梁古县衙旁的精益斋几经转移到了官庄学陶艺,仍以每月800元的房租租下屋舍,无师自通画起瓷瓶来了。
几位参事先后挂电话给我,询问陶大领导挂电话给我没有?
于是,我便给陈教授挂去电话,他致谢,但那时他已调至景德镇学院出任院长了(他后来创立“景德镇学”,邀我去开过研讨会)。
于是,我又向其时的梅亦市长汇报了这件事,梅亦市长连连表示感谢,我再向几位参事转告。
我们几位参事便在电话中相互鼓励:做对江西发展有益的事,问心无愧就好。
2.被授予荣誉市民
话还得回到2013年。我们调研时,按以往省参事室分组调研的惯例,只要有我参与的小组,肯定带上拙著十几二十本送相关领导,无论是省内还是省外。到景德镇调研,记得带了几十本书,沉甸甸的,编织袋都用两只双层套住,担心书太重袋袋承受不了。到景德镇后,便请嵇主任转呈各位相关领导指正。当然,送刘昌林市长最多。没想到的是,刘昌林市长还真的翻阅了,他对嵇主任很认真地说:“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位作家教授,几十年来如此执着地宣传景德镇,把景德镇写得这么美,这么引人入胜!这样的人应该授予景德镇荣誉市民!征求意见后走程序吧。”
如是,我记得还写了一份申请书,真诚感恩这方水土这方人对我的培育。同时,遵嘱将我有关景德镇地域题材的散文、小说、论著论文、影视诸方面的“成果”一一梳理,作为附录附上。
中短篇小说有发表在《人民文学》的《昌江情》,及发表在本土及外省刊物上的《这里有泉水》《瓷城一条街》《地上有个黑太阳》《糟糠之妻》《禾草老倌》《河·江·海》《百极碎启示录》《情到深处》;散文有《千年不熄的窑火》《有这样一个古陶瓷学者:刘新园》《独具一格的李菊生陶艺》《瓷的礼赞》《瓷都梦》《渣胎碗拾趣》《无言的白色土》《思恋瓷都》等。
论文有《创作的反思》《小说视野中的陶瓷文化》《乡土·民俗·小说家》《市井·民俗·小说家》《〈陶瓷物语〉:独语陶瓷与人生感悟》《大美无言》《说不尽写不尽的景德镇》《小说家视野里的陶瓷文化——兼谈〈陶瓷物语〉等地域文本的创作》,其中,《创作的反思》等五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单篇之外,还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这里有泉水》《地上有个黑太阳》《四个四十岁的女人》及散文集《女人的眼睛》。
2000年9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陶瓷物语》,颇受青年读者追捧,据传花城出版社曾鼎力推荐参评茅盾文学奖。2005年9月与2012年8月分别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和江西教育出版社将其收入《胡辛自选集》六卷本中,更名为《怀念瓷香》,实话实说,我很陶醉这书名,书香,瓷更香。
影视创作也还有一些,《四个四十岁的女人》(1984)央视播放,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这里有泉水》(1987)央视播放,我是原著;9集电视系列片《瓷都景德镇》(1990),江西电视台摄制,我为主创之一,于1990年始在全国播放,获中国优秀电视节目二等奖、江西省优秀电视专题片一等奖,全省三大传媒第一次政府奖。9集电视系列片《瓷都名流》于2005年1月江西卫视播放。2009年获得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评选最佳导演提名奖。电视电影《惊艳陶瓷》(上下集)《电影文学》(中文核心期刊)(2011年第7期);24集校园青春剧《聚沙》,为国内第一部反映研究生生活的校园青春剧,中国教育台于2007年“五一”期间连续播出6天。8集电视连续剧《沙之舞》江西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
但左看右看,看了又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句冒了出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过一些文学影视作品,称得上荣誉市民么?我忐忑,但想想也就放下了。
一日,我接到嵇主任的电话,让我下午来市政府,举行颁证仪式。他说,这一天,市政府领导“在家”的较多,“在家”的领导全都参加。“在家”是指没有出差离开景德镇市者,此词也折射出市领导爱市如家。
那时的我,已于暑假期间在古县衙旁的精益斋,以每月800元的房租住下,专心致志画釉下青花瓷和青花釉里红了。这是我少年时的梦想,今生今世,我必须圆梦。
浮梁古县衙,有着悠久的历史。浮梁之茶,始于汉代。“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唐时长安城陶玉的如玉之瓷,让昌南陶瓷脱颖而出;而白居易在浔阳江头为琵琶女写下的《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无论买茶卖茶,一不小心,为浮梁茶打了千年的不朽广告,瓷茶禅语出于凡尘。公元1004年,也就是宋真宗立下澶渊之盟的那一年,这位皇帝命在昌南镇烧炼的瓷的底部写上他的年号,从此,人间有了景德镇!1278年,忽必烈在景德镇前街设置“浮梁磁局”。司属元中央政府工部或将作院,专管皇室烧瓷并漆造马迁棕藤笠帽等。有大使、副使;大使秩从九品。“有命则供,否则止”。剽悍的马背上的民族与精致柔美的瓷就这样融为一体,元青花从此诞生,骄傲至今。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就在元代浮梁瓷局的地盘上建景德镇御器厂。清顺治十一年再继承之,至清三代康雍乾盛世时更名为御窑厂,景德镇都隶属于浮梁县。而今,茶仍属于浮梁,瓷的荣耀归属景德镇,但剥得开么?
我学绘瓷的精益斋,其斋主孔发龙,亦是个传奇人物,他原是电磁厂的卡车司机,但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他慧眼识瓷,尽心尽力收藏“7501”瓷,这一下,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获取了第一桶金。从此,他致力于陶瓷的收藏,无论古今。他的亲家,是我当年在石岭中学的学生小夏,他对我很是牵挂,每每让“摩托兵”载着他,往古县衙飞奔而来,给我送水果零食,这让我感动。我曾见证古县衙前面广场拓展时,推土机掘出埋藏地下的许多的古瓷片,大家都跑去捡拾,拦也拦不住,说是元青花碎片……
清澈的昌江流过古县衙的三贤码头。据说,北宋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这三贤曾到此一游并讲学,留下了许多故事。昌江的源头在安徽祁门。我当年分配到兴田小学时,曾与兴田医院的一对医生夫妇一起步行8里,去到倒湖。路上有株老松,它的枝叶两边长,一边向着江西,一边向着安徽,并没有经任何人工修剪。倒湖到了,却大失所望,是个冷清的小小镇,几间无特色的房子,一家杂货店,无甚东西可买,连吃饭的小饭馆都没有。想起“小小横峰县,三家豆腐店。城里打板子,城外听得见”。倒湖比横峰还差远了。后来才知倒湖是祁门芦溪乡的一自然景观,称之为“水岸明珠”!倒湖蜿蜒于群山之间,湖面如镜,传说中李白曾乘竹筏游于湖上,因景色太美而打翻酒壶,故名倒湖。由此可见,我等浅尝辄止,必一无所获。而且,昌江的源头还要往深里走,在祁门县大洪岭西南麓。倒湖只是昌江进江西省之前的一站而已。哦,原来我在兴田山村时,饮用的水里有李白打翻了酒瓶的酒分子,感恩!在兴田的时候,一个春日,我和先生还兴致勃勃搭车到浮梁古县城,攀爬古老的红塔——红色渗透到青砖上,红得好像燃烧的火,里边楼梯摇摇欲坠,但我俩还是爬到了塔顶,青春就是不畏惧一切,哪怕头上顶着“反动教授的女儿”帽子。在浮梁古县衙学画瓷的一年里,常去三贤曾洗手濯足的码头,我也无数次弯腰掬水洗脸,觉得神清气爽。有时,山水风光贮存着先辈的精气神,就看你能否呼吸到。
这方神奇的水土呵。
我就在这方水土上有意识无意识地思考着,真正地回过头去思。
记得是嵇主任派车来接我的。如果没记错,当是农历的立秋日。
禾谷成熟,万物收获在望。
我抵达会议室时,时间较早,我正思索着若要我发言该怎么讲。嵇主任递给我一份文件,是景德镇荣誉市民的条件细则。不看则已,一看,我惶惑了!因为条件中明文规定了是要作出实际贡献的,譬如引进资金建设等等……
颁发荣誉证书的仪式很隆重也很简练。电视台来了好几台摄像机。
轮到我发言时,我说:“我,非常激动、感动。景德镇虽然非我故乡,但是我最眷恋的地方,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的年华就都留在了这里。没有景德镇,就没有作家胡辛。”我顿了顿,又说:“我今天才看到荣誉市民的条件,我觉得我不太符合——”
会场突然寂静异常。怎么能说出如此不合时宜的话?
我有点点结巴,说:“我,我虽不穷,但也不富,属工薪阶层,稿费也不是太多,而且稿费的一半,一半多,多用来买书。所以,若论捐钱,学校要求的,省妇联的‘春蕾’,学生有事,等等,都捐了,但捐多了拿不出,对景德镇,我除了送书,总有几千本,但没捐过大笔钱——”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呢。
“但是,但是,但是,我想,市领导之所以授予我景德镇荣誉市民,我想,是因为我从1983年第一部小说《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起,四个女人的情节,其中两个女人,其素材其原型,都取自景德镇吧,一个是村小老师柳青,一个是山村助产士魏玲玲,都是来自景德镇的真实感受,乃至真实故事,更不用说背景了,后来的《昌江情》《瓷城一条街》《这里有泉水》《瓷都梦》《陶瓷物语》(《怀念瓷乡)……都是为景德镇而写!在一些人眼里,‘文章不能锅里煮,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但是,但是,你们各位领导,却把这些看成是精神财富!而且,而且不亚于物质财富!所以我,我,唯有感动!感怀!感恩!”
流畅了。领导们都很高兴,觉得我实在,实话实说吧,报以热烈的掌声。
市政府安排了在机关食堂请我吃饭,但我婉谢了。我要急着赶回古县衙旁的精益斋,让我一个人静静地想想,我知道,我肯定兴奋得吃不下一口饭……
我就这样当上了景德镇的荣誉市民。我以为我是第一个呢,可后来景德镇博物院前院长江建新对我说:“不不不,在你之前,好像还有个日本人。”叫么得名字呢?又都说不上来。我想,我可能还是景德镇第一个吧。若此前有一个,肯定能想起是谁,又不是考古的活儿。在我之后,陆续又有两位荣誉市民。一位是英国女学者,真正的英国女人,中国名字叫柯玫瑰,似读过她一篇文章。李约瑟去世后,其煌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尚有几卷未定稿,她好像是陶瓷技术分册的助力者之一吧,记得不是太清楚。还有一位是白明,著名中国画家,见过照片,长相有点像一位影视演员,想象中,他应该体格魁梧,高高大大,但没见过本人。
3.捐赠文学艺术馆
2014年9月10日教师节,在景德镇美术馆举办了“胡辛执教47周年/从文习艺31周年”回顾展,该展由南昌大学、江西省文联、省文化厅、省作协和景德镇市政府主办;后又在南昌“江西美术馆”举办,两地皆获得圆满成功。也正是景德镇这场回顾展的成功,景德镇市政府通过严格的程序和手续,发文决定拨地两亩建设“胡辛文学艺术馆”。此时热闹的三宝又已投资扩展,当是个理想的去处;但市里希望我能落址在西郊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创意中心大院。创意中心大院占地几十亩,主体建筑恢弘,占地约六亩,高四层,其墙体是青花图案,近观远视或乘飞机从空中俯瞰,就是一青花巨樽,故又名青花苑。据传原意欲打造成当代各类陶瓷大师们的工作室兼展室,让他们将顶级作品陈列于此。西边是宽广的草甸,那时成了荒草一片,再西毗邻是已打造成为国家的AAAA级的风景区,以百年檵树成林为特色,还有最佳爬山道。创意中心的南边是一排四幢连体别墅,计划给国内外陶瓷专家来这里短期体验陶瓷创作居住,再往南倚龙山临水库是一幢3000平米的大别墅,据说是给顶级大师作展室和工作室。创意中心的东侧有长方体平房,是作坊和窑屋。平房的北边临光明大道,是两幢连体别墅,别墅一幢仅200平米,两幢带院子恰恰两亩。于是拍板,文学馆就落户于此。那时,是一片荒凉的烂尾楼群,只有一名老保安昼夜守护,因大楼已基本装修,37台中央空调都已安装试机过,担心盗贼惦记。
2015年春,因具体管文学馆的副市长兼拓展区主任,于是拓展区与我签下了协议书。我负责捐赠展品,拓展区负责管理。文学馆属国有性质,立足公益。我之所以把42本著作、12部影视作品、发表文章的杂志、几千张手稿、36幅国画、72件瓷瓶瓷盘瓷板等等都捐赠了,也就是发誓:要对得起景德镇荣誉市民这光荣称号,而称号缘自文学的荣誉。所以,今生今世,尽心尽力写出好作品,尽心尽力捐赠。
馆名由人民艺术家王蒙老师义务题写,是依照景德镇市政府的请求,由南昌大学寄出公函,恳请王蒙先生题写的。王老锡良题了两幅字:“文章锦绣 瓷艺传神”“诗情画意”、周老国桢题写了繁体字的“听画看音”、张老松茂夫人徐亚凤题写了“清风徐来 古月听松”、中国书法家,江西书协主席毛国典题写“闭户读书忘岁月 挥毫落纸走云烟”,北京书法家王卫国题写“画见文人之气 笔显傲骨之神”,安徽书法家张仁传题写“吐纳风云文存金石气 收藏岭壑画有蕙兰香”,画家蔡超题写“愿陶瓷留驻文学,愿文学耀亮陶瓷”,李菊生教授为我书写了门联“世间文学镌江山异彩 瓷上丹青映翼轸同光”,横批“清欢苑”,等等,……
除了捐赠这些作品之外,展厅的两张巴西红木大展桌,两套卧室家具,书房的红木桌,餐厅的红木桌椅、厨房的全套用具,进门收发室、展厅旁的休息室、书房三处的沙发等,还有相当一部分电器,如卧室的大彩电、工作室的空调、扫地机器人等;还有工作室的装修改造、主卧对马路的排窗、南阳台的排窗、廊上的雕花隔断,等等,全是我个人出资解决,真是一言难尽。共计40余万元。
进展非常艰难曲折。2017年我们搬进文学馆,那时,尚无公交车,打的也打不到。
旅游标识“马踏飞燕”旁的“柴火灶”、乡村饭店,都被整体拆迁,只剩昂贵的得雨水上农庄饭店;没有买菜买米处,新安小区还在建设中,于是学校派车送我们来文学馆时,后备厢塞满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学校司机都感叹:胡老师,你是真爱景德镇,为这片烂尾楼大院多了两个免费的教授级老保安!
我愿意,心甘情愿地“傻”。
我们见过兀立龙山崖上的孤独野狼,双眼闪烁绿光;苍鹰张开双翼向我们俯冲,被追捕的野兔倒毙院外,蛇们游走水泥路上,栖息于檵树枝桠上,则是司空见惯!荒凉是荒凉,但也折射出这一带生态环境棒棒哒,从幽幽小径走进后山里,只见杜鹃烂漫……
满院的建筑垃圾是我与老保安一筐筐搬出,一株株蔷薇是我们每年春雨中插活,一根根撑棍是这里那里捡拾,一块块巨石是别人丢弃,我请推土机搬运到位;对我的42本书、发表文章的杂志,还有珍贵的上千张手稿,这两个大展柜怎么弄?对方提出随便用两张桌子,再用布罩起就可以,然,敝帚自珍。恰恰有个欧阳老板要推销他的两张巴西红木大桌,我动了念头,他立即让十几个人运进了文学馆,我只有自掏腰包花十万元(后还价到九万)买下两张巴西红木大桌,算是镇馆之宝吧。公家也没有买过一只展柜,总不能将瓷瓶放地下?白色展柜是我从南昌回顾展后征得学校同意运来,灰色展柜是原陶瓷创意中心(现5G大楼)丢弃的“废品”。我们想的是:节约每一个铜板,为了文学馆的完善完整完美……
这也铸下了大错!书籍的收藏,尤其是手稿字画的收藏,是有大学问的!对展室空间空气的湿度温度,尤其是全封闭的玻璃罩中的温度湿度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而我们不懂!于是在2022年,放置在玻璃柜里的手稿发霉了!书褪色了!腐蚀腐蚀,就是这样,你的肉眼似看不见它的霉变过程,从量变到质变,历经了四五年呢。等到师傅将上层的玻璃板与四周竖起的玻璃板之间的胶割开,等到几个精壮的汉子把上面的玻璃板抬开,哎哟喂,浓郁的霉气扑鼻而来!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霉味!啊,我的手稿呵!我的书呵!
仿佛天塌地陷。我有半年走不出来,几乎患上了抑郁症。但是,终究还是走了出来。我甚至自嘲:“德不配位,必遭殃!”奉劝办文学馆的诸君,书籍手稿的收藏展出得遵循科学管理!
就这样坚守了十年!
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雪梅书记为老人一次次排忧解难,宣传部长表示一定要把文学馆建成高品质的创作地和展示地。
4.纯真师生情
文学馆十年前签下协议的时日起,我五十年前的学生们就自动组织起了志愿者群。每当有活动,他们就主动做义工,后来成了每个月至少到文学馆巡值一至两次,月月读书,十年如一日。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感恩我的五十年前的学生们!文学馆折射出纯真纯正的师生情!
发光的文学馆。
都说,教师像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学生。我认同的是,教育是双向的,是一片云推向另一片云,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是纯粹的爱。
我教了一辈子的书,一届届小学生,中学生,中专生,本科生,一届届硕士生,虽然我没有当博导,但不少学生在我的推荐下,成为博士。虽然我心甘情愿当人梯,但学生中成名成家的并不是太多,绝大多数仍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尤其是非常岁月里我所教的学生,考上大学的可谓凤毛麟角。静夜沉思,我能成为一位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感谢生活,感谢学生。学生的爱成就了我。我成了一个荣获省教师劳模、省优秀硕士生导师的教育者。我还成了作家。当胡辛文学艺术馆耸立于景德镇的天地间时,五十年前的学生组成的志愿者群,是这么珍爱她,维护她……
世界呀,不仅是我爱过了,而且,还被爱着……
爱,给了我力量。荣誉,使我笔耕不止。
2015年,由《江西社会科学》发表了论文《一树高花明远村——论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影视剧的崛起》,我从对景德镇陶瓷文学题材的研究拓展到对相关的影视研究。《瓷坛瑰宝王者锡良》《邓希平大师的色釉春秋》《遍绕篱边日渐斜——菊生君印象》《没有评“大师”的陶瓷大师张景寿》《一中一西 妙手回春》《我的眼睛读“景漂”——漂与根的游走回归》《景德镇:历史悠远的移民古镇》《千年瓷都何以匠来四方》先后发表……2017年我出版了《<四个四十岁的女人>与景德镇》;2018年,出版了《瓷行天下——历代帝王意志下的瓷路沧桑》,获2018年中国好书。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胡辛创作与江西文化形象建构》,我的母校收集了关于我的100篇评论;2024年第2期《人民文学》头条刊出我的长篇小说《皇瓷镇》的压缩版,百万字的长篇正到收官;20卷《胡辛文集》的出版工作也进行了五年……
十年辛苦倾注心血汗水金钱,还有晚年的可贵的时光,就是希望这座景德镇荣誉市民的文学艺术馆,能向本土和外地乃至全球的观众们读者们表达:景德镇这方水土这方人培养出了这么一个作家教授。景德镇,不仅烧炼出了世界最美的瓷器,而且在瓷的烧炼中,还让人感悟出生命的真谛!这位女作家的坚韧与脆弱、顽强与犹疑、追求完美与不无缺憾,都写进了厚厚薄薄的书中,绘进了青花、颜色釉和彩瓷里,或许,这就是“留下了青翠的草木”?或许,多多少少能给年轻读者一点启示?我企盼的是,文学馆能真正成为宣传景德镇的一扇独特的窗口,从这扇窗口看到的景德镇,是另一片独特风景。
千年瓷都景德镇,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成就了一代代人才。这么一个文学馆的存在,也是对此真实的诠释。
我,是江西,是景德镇这方水土这方人培养出来的女作家,在这方水土教过小学中学大学的不平常却终归平常的老师。
2025年谷雨定稿于南昌瑞香苑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2034306982103941314&cdn=https%3A%2F%2Fregion-jiangxi-resource&item_id=2034306982103941314&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756886856839&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审核:许航、涂金凤、朱文芳、徐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