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八大山人的艺术魅力
  • 作者:记者团 汪传鸿 袁丹丹 摄影:记者团 汪传鸿 袁丹丹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2-09-22字体:[
  •      

      922日上午,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八大山人研究专家王凯旋做客本学期首期“前湖之风”周末讲坛,带领大家一同领略书画大师――八大山人的艺术魅力。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太祖朱元璋第16子朱权的九世孙,是集明朝遗民、禅师、画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他以他那奇情逸韵和超凡脱俗的水墨大写意,成为中国文人画余白美的艺术典范。王凯旋潜心研究八大山人30余年,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金枝玉叶老遗民,笔研精良迥出尘。兴到写花如戏影,眼空兜率是前身。”王凯旋以石涛为八大山人而作的诗为主线,介绍了朱耷的一生和他的画作追求。对于八大山人中八大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而王凯旋从朱耷遁迹空门的经历出发,认为《佛经》上对八大的诠释是该名字的缘由。又讲“八大山人”书写之时似“哭”若“笑”,解释了朱耷被称为哭笑圣僧的缘由。

    朱耷对佛教的体悟很深,“内心极度安静才能处理出如此的画面”。王凯旋认为朱耷对画作空间的把握特别好,称八大山人的画作“简约到了极致”,爱用道教、佛教当中的生僻典故,宁拙勿巧,体现了顺势而为的老庄哲学。其书法字体浑圆,线条粗细一致,是典型的“折钗股”风格,别具风味。

    在王凯旋眼里,“冷”、“逸”二字是对八大山人作品风格的最好概括。朱耷作为前朝遗老,一生颠簸,故而作品显现出冷涩之调;而字则代表了中国传统画作的最高格调。从朱耷所画的饱满、充满力度的岩石,到构图奇特的莲花,再到造型怪异的动物写生,王凯旋赞扬他是把佛学融入进画作最好的一个画家。王凯旋还以八大山人的诗作中浑无斧凿痕,不是惊神鬼两句来表达对艺术作品的追求和感悟。

    在讲座最后,王凯旋特意强调了八大山人在中国书画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王凯旋特意向提问的同学详细讲述了中国写意画起于宋元、盛于明清的过程,称赞八大山人是中国写意画的集大成者,他对后者吴昌硕和潘天寿在这方面的发展起了启蒙作用。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