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21号的“讲课”开始,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更加熟悉。她是严歌苓。一个于1958年出生于上海 ,自小生活在书香世家的女性作家。她在作品里写形形色色生动的女人,而她本人的经历和故事,似乎比她小说里的人物更跌宕起伏。她的足迹,从中国,到美国,到欧洲,再到非洲。从当兵,到下牧场、上战场、六游西藏,她在她的青春时代活得肆意而热闹。无怪乎她称自己是“中国文学的游牧民族”之一员。而游牧一般的生存方式,似乎就决定了她风格、背景都跨度极大的文学作品风格。
她于1978年发表童话诗《量角器与扑克牌的对话》走上文坛。1986年,她由陈荒煤推荐加入中国作协,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作家之一。她12岁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文工团,是舞蹈演员,受过多年芭蕾舞训练,至今仍然保有挺拔修长的体型。她曾经当过13年兵,并作为战地记者到前线报道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影响到日后,她成为反战主义者,美国攻打伊拉克时,她参加过反战游行和静坐。她是国内诸多导演青睐的编剧,陈凯歌的《梅兰芳》,陈冲的《天浴》,张艾嘉的《少女小渔》均出自她的手。而张艺谋预计拍摄的《金陵十三钗》也是出自她的原作。当然,她还有个身份――旅美作家。她1990年进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就读,获写作硕士学位,现为好莱坞专业编剧。
在本次“首届中国小说节”上,严歌苓获得了“长篇小说奖”,在颁奖词里,给了她这样的评价:游走于中西文化的长廊,沉浸在社会底层边缘人物之中,以极其精确凝练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真实生动、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显现出了人性的光辉,社会的批判精神。小故事见大历史,小家庭见大社会,小人物见大时代。这里没有政治说教,没有宏大叙事,没有黄钟大吕,没有激昂文字,有的只是小人物、小事件、小风波、小吵小闹,可依然成了一份份沉甸甸的现代启示录,令人沉思不已。
对此,严歌苓在领奖台上表示:“非常感谢今天能够让我到这里登上讲台的所有的评委和所有的赞助人。特别要感谢小说学会的评委对我的鼓励、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作为一个海外作家,这个奖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常深刻。今天我要在这里着重感谢陈公仲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作品的关注,还有今天这个盛会,他一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小说给我快乐,是使我活着有意义的一种精神寄托,是我生活方式的一种引导。所以没有小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接下来,我还会好好地再写,希望能够继续地给读者提供更多的好的作品。”
颁奖晚会结束后,她还对记者说:“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故事,觉得自己有写作这方面的天分,于是用小说把没有章程的生活串起来。南昌大学的陈公仲老师给了我极大的关注,经常给我写信,我非常感谢。南昌大学是一所非常现代化的综合大学,即使在美国,这么大的大学也很少见。我希望昌大的学子多读书,读好书,用勤奋浇灌小说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