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和风助力好扬帆
  • 作者:田海虹 摄影:田海虹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1-11-25字体:[
  •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吹响了集结号。2011年南昌大学赣剧艺术周,宛如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复兴巨大浪潮中的一朵美丽浪花,傲然挺立,乘风破浪。
     
        南昌大学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作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南昌大学校长始终坚信,大学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大学应当践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理念。
     
        联系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南昌大学的举措可谓先知先觉,而赣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在现代化的大学校园中得以发展和弘扬,是其中的优秀案例之一。
     
        早在2005年,南昌大学就成立了赣剧文化研究中心,由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九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陈俐担任主任。中心成立后,坚持探索传统艺术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努力践行学校倡导的高校的文化引领与传承的功能,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2006年,该中心与专业赣剧演出团体合作排演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新时代赣剧《等你一百年》获得“中国戏剧奖•剧目奖”、“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奖”。2007年,南昌大学与江西省赣剧院联合举办首届赣剧艺术周,以“表演+讲解+参与”相结合的创新形式,将赣剧知识的普及、传承和发扬做细做实,并连续举办三届。2010年11月,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演出的赣剧《临川四梦》在由中宣部批准,中国文联、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荣获最高奖“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荣获优秀组织奖,该中心的廖聪老师凭借出色表演获得“校园戏剧之星”个人表演奖。2011年5月4日,南昌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成立,填补了江西省高等院校在戏剧影视学科建设的一项空白。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赣剧艺术还大胆走出国门,将赣鄱文化传播至遥远的德意志和法兰西,为江西本土的艺术增添了前所未有的自信。2009年1月,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代表江西参加了德国“古老音乐节”,当年12月参加了由文化部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巴黎中国戏曲节”,赣剧《窦娥冤》作为江西传统艺术首次参加国际比赛,主演陈俐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最高奖项,受到当地民众和媒体的热烈追捧。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南昌大学通过举办赣剧艺术周、排演新戏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观众和人才队伍。而“赣剧新苗计划”则为赣剧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生机。
     
        2011年6月,赣剧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赣剧,南昌市专门拨款100万人民币作为启动“培养赣剧新苗计划”的专项资金,希望将赣剧引入到南昌市的多所小学中,更好地让小学生了解和学习赣剧知识,让学生在学校中了解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培养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的兴趣。为此,南昌大学携手南昌市教育局联合筹办“赣剧新苗大奖赛”,为赣剧新秀提供展示平台。
     
        管弦齐奏,帷幕拉开,赣剧这一拥有500多年悠久历史的艺术正在年轻一代的大学生心中萌发出美丽的春芽,而南昌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步伐也迈得愈加坚定有力。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