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文学背后的奇异世界
  • 作者:记者团 郑薇 王婧 摄影:记者团 郑薇 王婧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1-11-05字体:[
  •      

     

     明清是中国小说的繁荣时期,四大奇书、四大名著、“三言二拍”......这些拓印在明清文学史上的清晰定格和缩影,成为了那五百年蹉跎岁月中社会生活的忠实见证者。115日上午,中国历史学会理事、江西历史学会会长、2010“百家讲坛”人物方志远老师做客第106期“前湖之风”周末讲坛,与我校师生一起回顾了明清小说背后的故事,并阐述了自己对小说背景的独到见解。这是方志远教授第三次做客我校“前湖之风”周末论坛,许多同学慕名而来,法学楼模拟法庭内座无虚席。

    讲座初,方教授谈到了对《万历十五年》和《明朝那些事儿》这两本书的看法,同样作为研究明史的著作,“《万历十五年》影响了我们这整整一代的历史工作者”,受网友大捧的《明朝那些事儿》也得到方教授的认可,“基本按照史料又不乏幽默,通俗易懂。”

    对于名著的“出生”年代和阶段,方教授进行了仔细的考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朝前期不具备长篇小说诞生的条件,因此《三国演义》、《水浒传》应该是在成化、弘治或正德年间的作品,而《金瓶梅》应出于嘉靖或万历年间,同时代还出现了“三言二拍”等故事及大量市井小说、英雄传奇故事等等。《西游记》、《菽园杂记》等都被方教授援引来做为例证。随后,他将这些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描写方法以及产生的影响等做了分析与对比。

    “老百姓聚在一起就是赌博、看戏和聊小说”,方教授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文学作品的细节表现。如《三国演义》中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中,说书痕迹较为明显,在描写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一部分,此时的称呼并非关公而是云长。

    最后,方教授对明清小说及其所对应的社会情况,和两者的关系做了简单的总结:小说中时时处处都在反映社会状态,不仅是反映,它还起着干预社会的作用;明清前期均不具备长篇小说的产生条件;随着《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的问世,清代小说才开始兴盛,并在晚清呈现繁荣局面,而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大起大落也客观反映了明清社会的一波三折。

    讲座现场问答互动环节,针对现场观众提出的如何看待改编历史剧的问题,方教授表示应宽容,豁达的看待它们,“对过去的典籍怎么改都不为过,只要精神向上,给人启发即可,主要是鼓励大家看原著了解事实”这一回答赢得现场学生叫好不断。讲座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