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大志愿者:我们的音乐之约
坐在由南昌开往北京的火车上,望着窗外呼啸而过的景物和远处星星点点的灯光,脑中不断闪现着同样的问题: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性大会将会是怎样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有多精彩?有幸成为代表南昌大学的志愿者,我又能为大会、为学校做一点儿什么?能从中学到什么?
微笑是最美的旋律
初来乍到,北京的“桑拿天”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看不见骄阳和烈日,阳光也并不强烈,但却极易引发大汗。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南昌大学的展台,搬运参展画册、折页、提袋,不一会儿豆大的汗珠就如雨下。
真正接触工作后,才从相关资料和老师口中获悉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汇聚了全球7000多名专家学者,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是音乐教育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此次是大会从1953年开办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我们南昌大学作为唯一的协办单位参与其中,还将有南昌大学的专场音乐会。得知这些,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南昌大学的展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人员、师生代表、演出团体等介绍昌大,展现昌大在音乐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发放宣传画册和影像资料等。遇到其他咨询、服务、接待等工作,我们也都积极参与,为大会提供服务。
看似简单的工作,做起来却并不轻松。2号大会正式开幕后,每天前来展区参观的人员络绎不绝,在向他们展示学校精彩的文艺汇演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我们还要将四百余份学校宣传资料装袋派送,以便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昌大的魅力。
工作虽多,但我们几个分工合作,忙而不乱。穿上天蓝色的志愿者服装,带着自信和真诚的微笑,我们骄傲地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欢迎您来到南昌大学”。而对方也总是回馈着欣喜和满意的笑容,称赞学校和我们的工作。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音乐教师Vivian在欣赏了现场播放的南昌大学爱乐乐团演出后不住点头称赞:“Nanchang University,very good!”
音乐是世界的语言
居住在奥体中心附近,步行一个街口就能看到鸟巢、水立方,遍布街边的烤鸭店、涮羊肉馆,还有京味儿十足的地名、儿话音……传统与现代、大气与悠远,北京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
虽然任务在身,我们并没有时间细细领略北京的景致,但首都的开放和雄伟着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在壮观的国家会议中心内工作,前几日,稍不留神都有可能找不到方向。
“音乐是沟通的桥梁,是世界的语言”,这句话在大会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除了国内各地,我们要接待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巴西、阿根廷等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我们向他们介绍南昌大学,他们也邀请我们前往各自的国家,并在南昌大学的展台前与我们合影留念。
而每天都在上演的各个国家、各个团体的专场音乐会、教学交流课等更是让大会精彩不断,优美的旋律始终在奏响。语言可能不通,但音乐的确是可以引发相似的体验和情感,“和谐与世界的未来”这一在会场随处可见的大会主题在音乐当中可以得到印证。
工作中,我们也收获了难得的友谊。11名来自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志愿者们,因为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结缘,一同来到首都北京,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不仅如此,我们还结识了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等首都其他高校的志愿者们。
缘于音乐,大家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北京;缘于音乐,大家沟通交流,收获快乐和喜悦。在这个夏天,因为音乐而引发的情谊和收获的感动,必将倍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