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交融历史与艺术 捡拾真实之美――二月河作客青蓝论坛畅谈“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整合”
  • 作者:记者团 孙郁婷 詹菁� 刘可 摄影:记者团 孙郁婷 詹菁� 刘可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9-04-09字体:[
  •      

        无论是对历史带有新历史主义审美倾向的描写,还是对历史小说文体、叙事的多样化探索,总是带给人们一种艺术的享受。畅谈康乾盛世,品味历史百态,4月9日下午3点,《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的作者、著名作家二月河作客南昌大学,在法学楼报告厅与昌大师生共话“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整合”。近七百名师生齐聚一堂,共享此次文化盛宴。

        得知著名作家二月河前来作报告,师生们慕名而来。离讲座开始还有近一小时,场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下午3时,报告厅已经座无虚席,很多学子甚至站在过道上,楼梯口,或者席地而坐。二月河先生出现在报告厅内时,现场一片欢腾,师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首次来到江西,来到这里的最高学府,很高兴能与大家有这么一次愉快的交流,见到诸位同学我也生出一种亲切感。”虽然二月河先生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但一开场便拉近了与场下观众的距离,给人平易近人的感觉。在接下来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二月河老师横纵古今,旁征博引,结合自己创作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畅谈对封建帝王的认识以及创作历史题材小说时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整合,与大家共享两者交融的魅力。

    直率坦诚  欣赏金庸

        在讲座中,二月河先生表示自己对金庸著作的批判性欣赏,他不爱看《鹿鼎记》,但他却十分赞同金庸写作中始终捍卫一个理念――小人物经历坎坷成为大英雄。“金庸是天才,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有时连语法也不考虑。但是你就是离不开他,小说精髓的精神能牵引着你,在他恣意汪洋的作品里饱含着人文和宗教的关怀。”他坦言对金庸先生抱着推崇之情。

        对于和金庸先生在一次深圳作家交流会的见面,二月河先生将它形容为“会晤”,那次交流使他感触良多。同时他还提到,严肃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不能与金庸系列武侠小说相提并论。

     “三个凡是” 求真务实

        二月河先生以务实求真的学术态度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学习与创作经验,并提出自己的 “三个凡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艺术与历史两个角度审视历史文学。

        “凡是在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做出贡献的人物,就加以歌颂,反之则予以批判;凡是对国家生产力水平和改善当时人民生活水平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就给以歌颂;反之则予以批判;凡是对国家的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则加以歌颂,反之予以批判。”二月河先生的这三个标准体现出他在小说中对历史人物的总体评价的掌握和求真务实的创作态度。

    “塑造”历史  写出真实

        《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中,为何唯独只有康熙采用了“大帝”这个词?二月河先生在现场特别表达了这样写的缘由,他说,自己最欣赏的是康熙:“这个人即使在今天也是很了不起的人才,通七国语言,三次南巡,六次亲征准噶尔,征服台湾,还有平三藩之乱,任何一项抽出来都可以彪炳史册。当然,这三个皇帝我各有喜爱,但是对康熙我更喜爱,所以我使用了‘康熙大帝’的称谓,而对于雍正和乾隆我只是用了皇帝称谓。”

        纵然将艺术融于历史,他也忠于历史原貌。“你们看电视里的女侠去酒店喝酒,豪爽地掏出一大定银子拍在桌上,但是从没找过钱!因为编剧、导演、演员他们都不知道银子要怎么找钱!清朝3两银子就够盖一栋房子,哪有拿去只喝一碗酒的?”他认为历史的真实应该反应出来,所以他写出了康熙年间四百万担粮食北运,他写出了畸形的科举考试,他写出了康熙哭拜朱元璋墓的虚伪。

    交融历史与艺术   何谓真假

        二月河先生漫谈了自己对康雍乾三朝历史的见解,并毫不忌讳的肯定了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满清皇帝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的人格魅力,同时他认为晚清时中国落后西方国家,他们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在谈到对这三个历史人物的塑造时,二月河说,“这三个人物都是按照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的真实性相结合塑造的。小说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这些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总的走向,都是真实的。为此,二月河老师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曾经有个女记者问我写的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假的,我说如果两百年后有个三月河,他写这次采访,你采访我是真的,但是你的皮肤是干性还是油性,你是卷发还是离子烫,这就由那个三月河当家了!”

        “没有历史的真实,谈何艺术的真实呢?”面对众多读者对其在创作过程中人物历史真实性的质疑,他解释,不同的人对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见解,在塑造康熙大帝这个人物时,他就撇开了他的阴险、毒辣,而是把他的“大”写足。

        “历史事件是真实,但他们是怎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怎样的心理,就由我当家了。因为历史没有给我们留下资料,所以都是我来虚构的。”二月河先生这样阐释历史与艺术的交融。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对历史事件的整合,对艺术手法的运用,三者的结合使其历史小说源于历史而高于历史,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鲜活而灵动。

    谈及获奖   归于华夏文化

         “‘海外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这一荣誉归于自己,我也很欣慰很兴奋。但仔细想想,是因为我的书中涵盖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力量、文化理念、社会人情等比较多。海外华人华侨去国怀乡,所以他们的思想情结在我的书里得到缓解,这是华夏民族文化对他们产生的强大吸引。”二月河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自己的获奖时这样说。

        对于新兴的网络文学,他表示抱着“敬畏”的心情,他指出,网络文学让更多的人看得起书,也给我们更多渠道发表自己的作品,但需要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让网络文学更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讲座最后,他总结说:要写好历史,必须对当时的历史、人文有全面的了解,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概括了解,这样才能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给人一种精神寄托。

        二月河先生质朴而幽默的演讲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报告厅内几乎没有任何人走动。他对一些历史情节把握恰到好处,时而飞湍瀑流,时而惊心动魄,“王熙凤放高利贷”、“崇祯放儿杀女”“九王夺帝”等典故信手拈来。在温馨的气氛中,讲坛进入了最后的互动环节。当同学问及二月河先生如何看待其历史作品搬上银幕的现象时,他认为这种通过高科技方式宣传作品的效果很好,这样可以把读者群扩大到整个社会,产生的社会效应远远高出作家作品本身的影响。对于学生接下来的提问“先生觉得武侠小说和现实社会的有何关系呢?”时,二月河先生的回答显得十分幽默,“之所以把武侠部分写得那么传奇是希望他的作品可以给予读者震撼力,让他们产生惊奇感。因为对读者来说,小说作品的可读性是十分重要的。”

        一次讲座,一次历史的回首,伴着微笑,也伴有沉思。当艺术遇上历史,也可以如此真实。他从历史尘埃中捡拾精华,他在历史长河中俯瞰人生,他将艺术与历史融为一体。有人称,“二月河”就是一条记录历史的长河。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