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发展巡礼】励精图治十余载,培桃育李谱新篇
  • 作者:李军红 朱小理 摄影:李军红 朱小理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2-11-16字体:[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8月,是由南昌大学举办、经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一所本科综合性独立学院。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教育创新的理念,充分依托校本部90年深厚的办学积淀、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稳步发展。建院十余年来,学院办学规模由小到大,办学实力由弱到强,办学效益日益显著,办学声誉快速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校区面积由最初的54亩扩展为现在的571.3亩,本科专业由最初的12个扩充为现在的42个,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从仅限省内招生发展为如今面向全国 26个省(市)招生;在校本科生由首批900余人发展为现在13000余人。
     
      十余年来,学院屡创佳绩,成效显著,学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各类奖项850个,其中国家级奖项356个,省级奖项494个。学院党委荣获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院先后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十佳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江西省规范管理年先进单位”、“江西省创新发展年先进集体”、“2007―2009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2007―2009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江西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组织奖”等多项荣誉。学院的办学成就多次被《�望》、《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和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学院有多人、多次获得全国、全省的各类荣誉。
     
      一、积极探索,规范管理,机制体制显优势

    举办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项新生事物,学院坚持独立学院“民、独、优”的三大原则,在校本部的大力扶持下,具备了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的财产管理。学院从2003级开始对毕业生独立颁发毕业证书。从2008开始对毕业生授予独立学院学位证书。

    学院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遵循“精简高效”原则,对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并完善了三级设置两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即设立学院、学科部、系三级体系,实施学院、学科部两级管理。目前学院设有5大学科部,14个党政职能部门和5个业务部门,整个机构设置规范精简、运行顺畅。

    2003年,学院首次实施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2011年,为强化管理,学院对各类岗位人员聘用的年龄结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对机构进行了重新调整并设立科级建制,定岗定编,通过考核和选拔,学院至今共有75名年轻的科级干部被聘任上岗。学院不断深化财务制度改革,规范收支管理,强化预算,严格执行会计预决算制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为提高管理效率,学院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引进并完善了人事、财务、教务、学工等各种管理系统软件,强化信息化网络应用平台的建设;逐步推行办公网络化、信息化。201110月,由中国银行斥资276万元建设的校园“一卡通”项目已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学院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二、外引内培,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重长远
     
      学院立足长远,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构筑办学的人才高地。学院先后有计划、分期分批地选派了40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修学习和攻读学位,通过重点引进、提高待遇、鼓励深造、破格使用等方法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从2005年起,学院就组织开展了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和认定工作,成为全省最早独立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独立学院。截止今年,学院评审、认定初、中、高级职称人数为443人,其中初级职称是191人,中级职称216人,高级职称36人。学院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办学工作的始终,在强化教师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院有3位同志分别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和江西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11年,我院4位教师荣获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教职工641人,其中专任教师349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者96人,占比27%;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有155名,占比44%;有博士学位的6名;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25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03人,占比40%。一支人员稳定、具有较高学历、教学水平优良的师资队伍的建立,对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充实内涵,凝练特色,教学改革促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确立了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自2003年以来,学院从大一学生中选拔出尖子生组成文科、理工科试验班,实施单独授课计划,效果明显。学院从2005级学生开始实行完全学分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学院先后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四轮修订,尤其是2011年修订完成的2011版本科培养方案,新方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提供了教学保证。为完善课程建设和管理,学院改革课程教学方法。2008年下半年,学院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以往统一按专业、按自然班进行教学的传统模式,通过全院统一摸底考试,根据成绩排名,分成A、B、C三个等级组成班级进行教学。近四年来,英语四级通过率平均达85%左右。2011年,学院对体育教学大胆改革,建立体育俱乐部制,目前该俱乐部以项目为单位,建立了14个俱乐部,招募会员千余名。学院还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继续深造,有针性的为学生推出考研辅导班、公**培训班,学生参加英语四级考试、考研,成绩显著。2008年至今,学院考取研究生总人数达409人,其中,2011年,07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达34.5%。
     
      2、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建立富有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培养人才,学院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建章立制、优化队伍,形成了点面结合、督导并重的全方位立体式三级督导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建立了专家、学院、学生三级评课制,辅导员、任课教师和院领导听课制。

    3、夯实基础,强化实训,实践教学改革闯新路。学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修缮和改造了各教学楼、图书馆。现已拥有国家级田径运动场、室内体育馆各1座;建筑面积近1的图书馆1座,馆内藏书80余万册、电子图书约120万册、可用数据库102个。学院建立了基础物理、生物化学、电工电子、工程训练和计算机五大实验中心,建有专业实验室105个,拥有设备近万台、总值9000余万元。通过整合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强化管理,扩大实验室开放程度,提高利用率,推进实验教学的创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除与校本部共享实验实训基地之外,学院还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0个。

    4、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多管齐下打造创新人才。作为江西省大学生电子电脑科技竞赛基地,学院已连续7年承办了7届该项赛事。200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基地在学院建立。2008年,学院与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倾力合作、共同打造江西首部原创长篇“红色动漫”剧《安源小子》。在创作过程中,学院注重实现动漫教学与研发、教育与产业、产品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与对接,以现实项目和课题带动并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术的培养,一批应用型、专业型学生和教师通过该项目成长成熟。2011年,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献礼90周年”的国庆贺礼,《安源小子》在上海“炫动卡通”台首播,该剧为推进江西动漫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2003年至2011年,我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8项,全国二等奖14项,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11年,在全国大学电子设计竞赛中,我院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

    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生工作有新意

      1、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学院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心灵的“三进”工作。通过抓好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三支队伍的建设,使学生工作在稳定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学院在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中建立起“辅导员工作日志”平台,在辅导员与其所带专业班级学生之间建立起“飞信群组”,鼓励辅导员用心撰写博客,这些丰富的形式和手段既强化了对学生的管理与沟通,更促进了大学生精神成人教育的顺利开展。
     
      2、注重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院依托团学组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重点突出活动的群众性、竞争性和思辩性,通过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号召力、影响力、水平高、质量精的品牌、特色活动,积极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历练。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的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挑战杯”和“网络创新应用”等国际、国内赛事,均创佳绩。2007年,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全国独立学院中仅有两所学院获奖,我院获全国三等奖,成为我省首次参赛并唯一获奖的独立学院。2011年,学院首次参加全国性程序设计大赛第二届“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江西赛区比赛),荣获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优秀奖6个。在第四届大陆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我院代表队作为华南赛区唯一一支晋级大陆区总决赛的本科独立学院参赛队伍,勇夺该项赛事大陆赛区总决赛本科组一等奖。学院先后邀请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王登峰、著名作家二月河、新东方集团创始人俞敏洪等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走进校园为师生讲座或作专题报告,深受师生的欢迎。系列化、规模化、精品化校园文体活动的大力开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机会,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精神,促进了学风建设。
     
      3、加强调查疏导,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院建立起“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科部、楼栋、学生心理保健员”心理危机干预五级网络体系;强化各级心理辅导站建设,成立了2个心理团体辅导室;订购了心理学杂志和学术期刊;建立了学生心理危机发现报告制度。近年来,院心理咨询中心对近万名学生进行了心理普查,约谈789人次,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12人进行重大干预,已成功预防多起可能引发的恶性事件。
     
      4、齐抓共管,就业工作求创新。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强化就业管理队伍建设,重视就业指导,拓展职业技能培训等,群策群力,多管齐下,推进就业工作。2011年,学院对室内体育馆进行改造,按照功能和需求专门辟出场地用于兴办就业招聘市场,通过定期举办周末招聘会、举办大型就业招聘会等,学院着力打造开放型、常规化的就业市场,力求将其做大做强,不仅为学院的学生,乃至为全省学生的就业提供服务。截止今年,学院已为社会输送8届共计14756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84%以上。2005年至2010年,学院就业率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独立学院首位。
     
      5、关注弱势群体,加大学生评优帮困工作力度。学院积极开展“奖、贷、勤、助、免”工作,建立贫困生档案,成立学生勤工助学中心,尤其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帮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资助模式。学院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顺利完成了国家助学金、国家临时补贴、学校励志奖学金和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各种奖学金的评定与发放工作。同时,学院为贫困生发放了“爱心月饼”、防寒棉衣、特困急困补助等,切实为贫困生排忧解困。十余年来,学院共向学生发放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近4000万元,提供各类补助、贷款近500万元。2011年11月,学院与华鸿工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达成“校企合作”协议,自2012年起该公司在学院设立“华鸿优秀学生奖学金”,翻开了学院社会资助的新篇章。
     
      五、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国际化办学谱新篇

    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学院已与英、美、德、澳、爱尔兰、荷兰等国十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初见成效:2007年,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SQA)合作举办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2011年,与爱尔兰爱梅努斯高威学校合作办学,已招收计划内国际生219人;自2004年以来,学院利用暑假,累计投入720余万元组织了270余名师生赴英、澳、荷、美、新西兰等国出国留学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和社会反响。

    六、完善制度,加大力度,科研工作结硕果

    学院重视科研工作,制定并完善了各项科研工作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教改研究,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十余年来,学院在国内外发表各种科研论文近千篇,其中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达9篇,出版发行各种论著、教材50余部。2005年至今,我院成功立项的国家项目2项、省级项目254项、厅级项目9项、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院级项目88项。2011年,在江西省第四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选中,由我院教授主编的两部教材分获一、二等奖,此次评选中我院是全省独立学院中的唯一获奖单位。

    七、科学发展,组织保障,党建工作稳推进

    学院坚持把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党建工作新模式作为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重点来抓,不断探索新途径,开创新格局。2002年,经校党委决定,成立中共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委员会。从2006年起,经不断调整充实,学院党委现下设了6个党总支,41个支部(其中20个教师党支部,21个学生党支部)。学院严格按党员发展程序,着力开展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发展工作,截止20124月,有教工党员263人,学生党员1232人。在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创先争优和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等活动中,学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宣传,通过有效开展各种特色活动,突出亮点和热点。学院以网站、院报、院刊为平台,加强思想教育。2009年,学院2个思想政治工作案例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案例”二等奖;1个党建工作案例被省教育工委、南昌大学评为党建工作创新奖;2011年学院被评为南昌大学岗位廉能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在学校党委组织的创新争优活动优秀成果评选中,学院荣获理论成果一等奖、实践案例一等奖。在全省独立学院思政课评估中获得“优秀”。

      八、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从人防、物防、技防等多层面、多手段入手,把握重点,突出难点,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综治氛围,切实把综治工作落实到位,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学院建章立制,健全了综治工作的各级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了以“校园110”指挥中心为枢纽的综治工作防范体系;多次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现场演习;加强对学院电视接收和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制定了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处理预案,把排查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的工作视为常规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2012年,为强化对校园内进出车辆的管理,学院斥资近8万元建立起门禁系统,以保障校园内车辆有序、规范的管理,保障教学秩序的正常。十余年来,由于思想重视,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学院无重大政治事件、无刑事、治安案件、无人员犯罪、无矛盾激化和重大影响的**件、无重大火灾事故和校内交通事故等。一个团结一致、有凝聚力的学院、一个育人、办学环境良好的校园正在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2009―2011年,学院连续3年被评为“南昌大学综治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并评为2010年度“江西省教育系统后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南昌大学消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十余年来,学院白手起家,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图谋发展,成绩斐然。当前,面对机遇和挑战,学院将继续在省教育厅、南昌大学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开拓进取,朝着创建国际化、创新型、开放式的全国一流独立学院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