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消化科2年工作进行总结,消化科实施15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2367人,入径率为92.85%,完成路径管理病人1835人,完成率为77.5%。其中无一例发生医疗纠纷,同时进入临床路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术前住院日均呈下降趋势,平均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更趋向合理化。
据了解,在2012年5月9日召开的全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指出,三级医院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中,至少50%要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入径后完成率不能低于70%。
2010年3月消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试点获卫生部审批,2011年9月在原有病种的基础上扩增至15个病种,分别为肠息肉、胆总管结石、轻症急性胰腺炎、肝硬化腹水、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肝硬化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胃溃疡并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胃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贲门失弛缓症、胆管支架置入术。2010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消化科平均住院日由2009年的8.5天下降至2011年的7.3天,其中肠息肉平均住院日下降了0.82天,术前平均住院日下降了0.32天;胆总管结石的平均住院日下降了0.79天,术前平均住院日下降了0.89天。试点后消化科专家根据临床路径表的要求修改了诊疗过程,使检查和用药更加规范,费用也更趋向合理化,如胃镜由普通内镜改为无痛内镜术,使患者得到了舒适的诊疗;增加了术前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检查费用,增进了医疗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大有裨益。肠息肉增加了肿瘤标记物筛查,减少了肠道肿瘤的漏诊率。
据悉,消化科临床路径获审批后,医院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路径领导小组和路径实施小组,实施小组设有临床个案管理员、质量监控员和合理用药监控员,具体负责管理临床路径诊疗过程,包括治疗过程、住院天数、术前天数、抗生素使用及各项费用等指标管理。做到每天监控,每月汇总,每季上报,每年总结。另曾多次聘请老专家逐份检查路径病历的内涵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