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在南昌大学党委书记郑克强的倡导下,南昌大学学生《资本论》读书小组正式成立,从全校700余名报名者中遴选出的40位本科生和研究生成为了小组的第一批成员。在成立仪式上,郑书记作了首场辅导报告,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研读《资本论》的经历和心得体会。
四十年三读《资本论》
1970年底―1973年初,二十多岁的郑克强在部队当兵。那是一个求知欲非常强的年龄,但时值“文化大革命”,找不到什么像样的、有价值的书可读。正好部队驻地旁有个“牛棚”,里面住着一位宜春医院的“历史反革命”。郑克强多次拜访这位先生,并向他借阅了《资本论》。限于当时的知识结构和对作家写书的历史背景不了解,郑克强第一次阅读《资本论》很是吃力,一碰到晦涩的哲学术语、抽象的数学公式和欧洲工人运动史的历史,就会出现卡壳。被“逼”无奈之下,郑克强查阅了大量的欧洲历史书籍和黑格尔、达尔文、李嘉图等人的著作,还第一次了解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种的神话故事。尽管第一次的阅读有些囫囵吞枣,但他还是读得很认真,做了很多读书笔记。这为他后来深入学习《资本论》打下了基础。对当年那位热心借书的老先生,郑克强至今心怀感恩,因为老先生在逆境中为渴望读书的幼苗冒着风险浇了几勺智慧之水。
1973年―1975年,郑克强在吉林大学法律系学习期间,读了许多马列的著作,比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唯批》、《自然辩证法》、《国家与革命》、《反杜林论》、《帝国主义论》等,并且有机会第二次阅读《资本论》。由于知识面的拓宽,时间比较充裕,这次的学习较为系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如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趋势、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等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逐渐理清了《资本论》的逻辑结构、思维方式和架构体系。
第三次研读《资本论》是在1983年―1985年。郑克强被江西省省委送到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当时他已担任了由江西省社联主办的《争鸣》杂志的主编,拥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他对改革开放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期间,他又将《资本论》通读了一遍。随着对原著学习的逐步深入,郑克强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对世界问题的看法也更加清晰,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更加坚定。
郑书记说,《资本论》的学习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对他后来的政府管理和研究工作大有帮助,是一部值得用一辈子去阅读的书。
用时代的视角阅读经典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那么,一部一百多年前产生的著作,在当今时代还有什么价值呢,又能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郑克强书记认为,当今世界形势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但《资本论》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的思想不仅对19世纪和20世纪人类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必将为后人继承和发展。在当下,对于人们特别是大学生来说,学习《资本论》是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自己思想,提高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研读《资本论》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资本论》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从结构来看,《资本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第1卷中,马克思按照商品→货币→资本→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逻辑顺序,从逻辑上再现了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从顺序来看,在《资本论》的体系中,商品→货币→资本这三个主要范畴,基本上是按照历史顺序从简单到复杂而安排的。
其次,研读《资本论》还有助于提高形象思维能力。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运用了大量形象思维的论述方法,语言优美,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谈到这里,郑书记动情地阅读了马克思在谈到货币危机时的一段话:“昨天,资产者还被繁荣所陶醉,怀着启蒙的骄傲,宣称货币是空虚的幻想,只有商品才是货币。今天,他们在世界市场上到处叫嚷:只有货币才是商品!像鹿渴求清水一样,他们的灵魂渴求货币这唯一的财富。在危机时期,商品和它的价值形态(货币)之间的对立发展成绝对矛盾。”郑书记说,像这样生动通俗的语言和例证,在《资本论》中比比皆是,这大大增强了理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最后,研读《资本论》还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处理重大问题的能力。《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百科全书,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它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形成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这些成果不仅适用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而且适用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此外,《资本论》还运用了大量的科学方法,如唯物辩证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和数学方法等。读懂了《资本论》,将对阅读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做学问的方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习“学习的方法”
在辅导报告中,郑克强书记教导同学们,研读《资本论》要以自学为主,尽量不要老师讲学生听,对这样一部重要的世界性经典,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灌输式学法效果不一定好。自学有助于同学们根据兴趣和需求扩展阅读面,使自己有机会去查阅更多的文献和资料,提高查阅资料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只有保持终身学习并拥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当同学们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就业后岗位知识的学习就将会事半功倍。
郑克强认为,对于学生骨干来说,仅仅具备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还不够,必须要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信仰的确立,首先要对那套理论体系真诚认可。大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须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信服基础上才能产生的,也就是说,要对它们的科学性及实践特征完全接受,并愿意为之而终生奋斗、甚至为之而献身。
在辅导报告中,郑克强书记强调,卡尔・马克思为了《资本论》的写作呕心沥血,前后耗费了40年时间,研究了大量的资料。有人统计,在世界一流的伦敦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他所整理的笔记有100余本!为了更好地完成《资本论》,马克思广泛收集有关学科资料,如经济学、历史学、法律学,甚至农艺学、工艺学、解剖学等。总之,只要与《资本论》有关,不管多么艰难,他也要寻找下去,研究下去。正是这样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才产生了这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而这种顽强的毅力和精神本身就值得当代大学生认真学习。
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勤学苦思,方能独具慧眼。郑克强希冀广大学子能够从这部百科全书中汲取丰富的养分,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旅途中,郑克强书记和《资本论》读书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