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我校多措并举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 作者:唐传美 摄影:唐传美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7-12-22字体:[
  •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广泛交流合作,南昌大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多措并举推进同“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交流服务和智力支持。

    “引进来”,培养来华留学生

      “一带一路”建设中,无论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还是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南昌大学不断扩大海外招生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学科优势,向培养高素质留学生目标发力。

      “我要做利剑,把贫穷斩断;我要用爱,把世界相连;我渴望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我校印度籍留学生吉瑞喜用气势磅礴的诗句表达对加强中印文化交流的渴盼。“从功夫小子到朗读者,两届汉语大赛见证努力与奇迹 ”,在同伴眼里,吉瑞喜俨然是个“中国通”。2012年吉瑞喜从印度来到南昌大学留学,此后他凭借扎实的汉语训练和中国文化积累斩获江西省第二届留学生汉语大赛冠军。  

      截至目前,已有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等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到南昌大学学习深造。自2014年至今,学校已引进和培养“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留学生达779名,一批批优秀留学生从南大走出,以自己的专业所学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留学生培养举措,增进了与沿线国家、地区的人文交流,提高了学校国际知名度与声誉度,体现了学校在“一带一路”人才服务中的责任担当。

      南昌大学正在着力建设“一带一路”海外校友会,这一平台的搭建可以吸引更多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学生来校深造,有利于扩展中方在“一带一路”格局中的广泛人脉,深化人文交流和各领域合作。南昌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胡丽芳老师谈到:“海外校友会通过‘学缘’这一纽带将世界各行各业的海外校友凝聚在一起,这些优秀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角色和巨大潜能。”

    促合作,开展实质性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要实现“民心相通”的目标,离不开同“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广泛多层次的人文交流。截至目前,我校已与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巴什基尔国立大学、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在师生交流、合作办学、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众多实质性项目。

      2016年4月,南昌大学与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共建的俄语中心揭牌;2016年和2017年暑期,我校医学专业优秀师生代表赴俄罗斯巴斯基尔国立医科大学进行为期两周的交流访问,对方也派遣医学专业优秀学生团组来我校实习见习;截止目前,我校已派遣了70余名俄语、生物学专业优秀本科生赴俄罗斯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学习。

    “走出去”,实现全方位互通

      随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孔子学院在实现汉语推广、增加文化交流和促进经贸往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我校与印尼哈山努丁大学联合建立了印尼哈山努丁大学孔子学院。

      经过6年的发展,哈山努丁大学孔子学院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形成了办学区域广、办学规模大、办学层次多、影响力大、办学模式多样化的特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孔子学院现有“六点一堂二中心”,即六个教学点,一个孔子课堂和一个汉语文化活动中心、一个旅游汉语培训中心,为印尼大中小学生以及当地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校每年都举办印尼哈山努丁大学孔子学院来华汉语夏令营,采用汉语教学、文化讲座、参观游览和交流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来华印尼学生学习汉语知识、感受中国文化,增强同中方友谊,促进双方民心相通。在促进经贸往来、加强合作共赢方面,孔子学院积极帮助进驻印尼的中资企业对当地员工进行汉语及相关培训,有效解决了中资企业“走出去”所遇到的人才瓶颈。

      “哈山努丁大学孔子学院的建立,给印尼当地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途径,也吸引了很多优秀印尼学子来华短期交流、长期留学甚至攻读学位。孔子学院在促进中国和印尼两国教育、文化、经贸交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南昌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宋文杰老师介绍说。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