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学府名师】“趁有想法赶快去做”
  • 作者:郑薇 摄影:郑薇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2-01-11字体:[
  •      

         1月11日,《中国科学报》刊登了题为《“趁有想法赶快去做”――访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艾凡荣》的报道,全文如下:    

    “脚踏实地做下去,趁着自己还有些想法,想做些事情,就赶快去做。”
     
    说这句话的是艾凡荣,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一名年轻教师,博士毕业刚一年就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对未来,艾凡荣信心满满。
     
    2010年11月,艾凡荣获得同济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随即回到“家门口”――南昌大学开始了一名教师和科研人的忙碌生活。
     
    “我很幸运,来到南昌大学后,学校提供了很多科研上的便利条件,让我很快地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申报动员方面提供的便利条件,让艾凡荣并没有费太多力气,就准备好了项目申报书。
     
    他对申报项目的创新点、涉及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反复推敲,对科研经费进行了谨慎的估算。半年后,喜讯传来,艾凡荣有了为实现自己的想法而努力的动力。
     
    艾凡荣的研究课题为“肿瘤诊疗兼自控温磁热疗多功能磁性纳米微粒研究”。他带着自己的团队一步步扎实地做实验、写论文。同时,他也作好了心理准备去面对未来科研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
     
    艾凡荣希望通过研究和开发无机生物医用材料和纳米材料,实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降低患病死亡的风险。
     
    因为兴趣,艾凡荣从本科的环境专业转到硕士和博士阶段的材料专业;而因为对科研的执著与追求,他又涉足医学领域,自学医学知识以满足研究中的理论需要。看医学书籍,参加医学学术会议,向老师专家请教相关知识,在他规划的生活工作蓝图中,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在同济大学学习期间,艾凡荣曾跟随导师所在团队申请过三项研究专利,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六篇。来到南昌大学后,他很快与学生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做实验时,他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营造讨论氛围,帮助学生在差异中寻求进步。每周一次的汇报会议成为他帮学生分析问题、指正方法的互动平台。生活中,他常与学生一同吃饭,一起运动,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引导与帮助。
     
    “他们所经历的,都是我曾经切身感受过而且现在还依然感受着的。”艾凡荣说,自己一直享受着为人师、为人友的快乐。
     
    艾凡荣,1982年生,201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进行生物玻璃、纳米材料的研发工作,已在国内外SCI收录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
     
        相关链接请点击这里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