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走进苗寨,公益黔行。黔・行支教调研团以一个独特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团队以贵州苗族地区为服务地区,以苗族调研为特色。经过半年的准备和努力,2012年5月,南昌大学黔・行支教调研团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团队从1个人的实地考察到3个人的组织策划,再到5个人的前期准备,最后到13个人的正式起航。一个大学生公益组织从无到有,并逐渐壮大。他们,只有一个初衷:做纯粹的大学生公益。明年,团队将继续出发,黔行之后,唯有前行,公益,一直在路上。
“我只是想做一个纯粹的大学生公益活动,不是为了体验生活。”南昌大学黔・行支教调研团的负责人陈栋梁说。
2012年,南昌大学一支以支教调研为主的新公益团队正式成立,该团队已经前往贵州剑河县成功开展第一届支教调研活动,这支队伍叫“黔・行支教调研团”。
初衷,力量的源泉
“春节期间的一个晚上,我一个人在家里看央视的《春暖2012》,然后哭得稀里哗啦。”这个大男孩不好意思地挠头说。也正是因为那次节目的感触,才坚定了他做公益回报家乡的决心。他坦诚自己也说不清动力究竟从何而来,但就是愿意为此付出,也乐意为此付出。他说:“为这个团队付出,越忙碌越累越觉得畅快”。当他回想起一路走过来的经历,他只是淡淡一笑。
每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生活过得精彩。陈栋梁说他是一个喜欢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不喜欢生活得循规蹈矩,所以大二的他决定要随着自己的心去追寻梦想――纯粹的大学生公益。在大学生公益饱受社会质疑的时候,陈栋梁做出了这么一个决定,他也知道未来的路有多艰难,“我知道公益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可是我已经决定了,我会一直走下去。”在路上走太远了,很多时候就会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但是陈栋梁说:“在公益路上走得太用心太辛苦了,所以我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初衷一直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团队成员刘书印也说:“真正坚定的信念,从来就不会被任何的借口所动摇。支教,也是我稍稍懂事以来未曾改变过的一个愿望。”
一个梦想=无数希望!
陈栋梁于清明假期独自一个人前往贵州凯里调研考察,走乡进村,或乘车、或徒步在贵州的大山里穿行,一路上,只有梦想的方向。
回校后开始积极组织策划,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策划、申报立项、组团、招新、义卖,这几个朋友也为了支持他的公益而放弃了原本已经找好的实习机会。通过多次协调和修改策划,终于,队员们用坚定的信念顺利和黔东南凯里市剑河县教育局和团委完成对接,达成协议,剑河方面同意南昌大学黔・行支教调研团前往之前已经选好的地点――剑河县久仰乡久吉村支教调研。
7月2日,黔・行支教调研团的13名队员正式踏上征程,带着梦想和忐忑。到达久仰乡的时候,黔・行支教调研团的队员们一片惊呼,宣传员杨小琳十分雀跃:“在凯里下了火车,我就喜欢上了贵州的天。近在咫尺的云朵儿触手可及。”
郑薇在上完一堂“谈理想”的课后回到办公室就开始大哭,因为孩子的一句“我的理想是读书”和“不知道”。“我们承载的太多,我们必须要为我们的所作所为负责,我们背负的不仅仅是完成工作,而是13个人共同的梦想和118个孩子的希望。
令人心痛的坚强
“我知道妈妈不爱我,我也知道我很可能读不了书了,但是我不恨妈妈,我希望我将来挣很多钱,让妈妈不要那么辛苦。”这是三年级小女孩邰芬芬说的话,邰芬芬爸爸因为意外丧失劳动力,家庭生活条件极其拮据,甚至没有一张小床可以让这个小女孩舒服地休息一晚,她睡的就是在只能容下一张床和一张椅子的卧室门外打的地铺。“我想读书,因为爸爸要我考世界第一。”天真的话语却有着如此浓烈的渴望,小小的女孩就要背负家庭的重担,可是她的心灵确实如此强大,她不容许自己在学校里面比别人弱小,她明明知道所有的事情,但是却无怨无悔,默默承担。“这个小女孩真的坚强得让我们所有人心疼。”陈栋梁由衷感叹。
同样的,三年级余鹏也是一个让三年级“班主任”钟思格外心疼的孩子。“我们去余鹏家家访的时候,患了尿毒症的余爸爸谈到自己儿子可能读不了书的时候泣不成声,可是余鹏在一旁硬是忍住了眼泪,因为他不想在爸爸面前显示自己的脆弱,他想让爸爸放心,当我带着余鹏单独谈话的时候,他的眼泪立马决堤。”
生活在久吉的孩子除了坚强,对于知识和新鲜事物也是那么渴望,没有见过高楼大厦,没有上过网,甚至没有看过一本好看的课外书。当支教团的爱心书籍运到久吉的时候,孩子们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想借书看。“我永远忘不了孩子们拿到新书那一刻脸上的笑容,几个孩子围成一圈趴在地上共同看一本书,用黝黑的小手指着书本一个字一个字读。“调研队的吴明军如是说。
如履薄冰,总结前行
黔・行支教调研团的调研队也正一步步成长,队长郭巍介绍,这一期的选题是苗族器乐和手工艺品,目前发现了很多珍贵的文化资源在慢慢消失,所以调研整合资料相当有意义。“第一届主要就是摸一下情况,以便以后能够更加明确方向。”调研队十分辛苦,在前往巫交村调研时,调研队的队员走了四个多小时的山路,翻山越岭。“我们翻过了那里最高的一座山,我们的队长都快虚脱了,我们的团长被晒脱了皮,可是我们的‘女兵’学姐居然一路坚持下来了”。队员张全洋打趣道。调研队经常会在路上喝山泉水,带着干粮充饥,有时泡面也是一顿正餐,但也常会得到村民的热情的招待,有机会尝到苗家特色的“酸”和独有的苗家酒。
在三个周的活动期间,黔・行支教调研团在校举办捐赠仪式、开放图书室、趣味运动会、美术作品展、文艺汇演等活动,获得了学校和村民的一致好评。调研队通过走访搜集到了锣及其相关文化、木鼓、芦笙、苗带等苗家乐器和手工艺品的相关资料。据最终统计,本次共捐赠给久吉小学1500本小学生读物,1700多本笔记本和作业本,文具盒150多个,铅笔、橡皮擦、尺逾万件,书包23个以及篮球、羽毛球、跳绳和毽子等教学用品若干。并成功为两名孩子联系到资助人出资资助这两名孩子直至完成所有学业。
离开的那天,不知名的野花、“抽象”的画、简单的言语、纯净的眼神。这些东西深深留在支教队员的心中。最简单的就是最美好真实的……“老师,这是我亲手摘的花,我送给你。”“老师,这是我画的画,画的是我们一家人在春天的田野里很快乐。”“老师,明年,你们还来吗?”“老师,我会给你打电话的,我会想你。”
陈栋梁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初衷,“初衷一直在警示着我,一步步成长,一步步改善,我们的爱和付出只会越来越多,只会每一步都格外小心,未来,我们还将继续‘黔’行,一路前行。”
情感旁白――黔・行支教调研团成员有感而发
如果没有踏上那列前往云贵高原的火车,我永远不会知道天可以像蓝水晶般透明。静静的以亘古不变的姿态倒映着几抹微云。如果没有在开向大山深处的汽车上颠簸几个小时,我永远不会知道在山的那边孩子们有着那样渴望的眼神。而我竟然有幸获得了他们那比天空还澄澈的心。七月的支教如同一首畅意的牧歌,唱在辛苦之余,有着欢乐也充满了感动。八月,结束了支教,回到家的我曾一度怀疑那过去的七月只是一场梦!当孩子从电话那头传来一句:“老师,我想你们了。你想我不?”时,稚嫩的声音一下让我热泪盈眶。 ――张爱珍
对于我来说,支教依然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它的美好存在于和这么多纯净的心灵相拥而来的温暖。纯净到极致,原本就是一种信仰。这边的小孩子长得其实并不美,他们的脸大多都脏脏的,衣服也很少有干净的,指甲大多也是黑黑的,但是一对上他们的眼神,你会发现这一定是世间最纯净的黑白分明。 ――钟思
孩子,这是专门为你们写的信,写给你们,写给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我一路跋涉数千里从江西南昌来到贵州久吉,和你们相遇,这样的缘分实在是难得。你们教会了我如何会心的微笑,教会了我如何简单地做事,你们也教会了我如何快乐的生活。
――杨瑞
离开前,全体孩子们,顶着烈日在操场上排着队领了运动会的奖状后很有些声嘶力竭地大喊“刘老师,谢谢你!刘老师,再见!”,一声,两声,还有第三声。春水也不曾有这样的温柔。
――刘书印
雨还会下,可我知道他们都是常开不败的花朵,或许将他们比作花朵有些俗,但我找不到更合适的字眼。
――高群群
在调研队里,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团队精神。无论遇见什么困难,无论意见多不统一,大家都会认真地去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在今后能更好的融入调研活动中。
――吴明军
感谢朴实、热情的村长和村民。虽然这里条件差,比较穷,但是当地人民的淳朴与敦实,是大山和贫穷阻挡不了的。
―― 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