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聚焦社会热点与媒体话语权――江西日报总编王晖做客第52期“前湖之风”
  • 作者:记者团 罗昭淦 曾洁 聂剑飞 摄影:记者团 罗昭淦 曾洁 聂剑飞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9-05-09字体:[
  •      

     

      5月9日,江西日报总编王晖做客“前湖之风”周末讲坛,带来一场主题为《社会热点和媒体话语权》的精彩演讲,以其亲身经历和独特思考为大家讲述他对当今世界舆论格局和媒体话语权的深刻理解。南昌大学党委书记郑克强和党委宣传部相关领导与现场师生共同分享了此次精彩演讲。

        “有幸回到母校与同学们交流,有一种很神圣的感觉。每次取得一点点成就,我都会立刻想到母校――南昌大学。”毕业于江西大学(南昌大学前身)82届中文系的王晖总编一开场就立刻拉近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令人倍感亲切。在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王总编从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争夺话语权与取得主动权、社会热点和媒体应对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阐述。

    媒体目光总是指向强国

        王总编认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特点,建造航空母舰的计划、改革国际金融秩序的建议、建立“世界金融中心”的决心等都表现了中国开始以坦然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战略诉求和国际责任,也反映了中国创造财富的潜力。

        “我们认识到改革的迫切性,但继续改革的动力在哪里?”王总编提出了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他指出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拿出政治勇气和魄力,坚决果断地为启动新一轮改革提供“第一推动力”。此外,王总编还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能”来概括当前媒体的巨大影响。中国在世界上的综合影响力日益增大,今年的G20峰会上风云际会,中国正和平崛起在世界之林。“曾经的中国威胁论如今转变成中国责任论,我们现在要以大国意识去对世界负责。世界的媒体也将视野很大程度地投向中国。”王总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世界格局,而这种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势必影响媒体目光的指向。

    捍卫话语权,尚需完善

        王总编认为我国的舆论格局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网络媒体兴起引发的多元化舆论空间;二是国际舆论对国家形象的影响越来越大。他用“3・14”事件、火炬传递、汶川大地震等社会热点事件阐释要高度重视话语权、没有话语权就使得中西方信息传递失衡、话语权就是“软力量”强弱的观点。

        随后,王总编还借用多哈半岛电视台风靡世界的成功事例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要通过必要的硬件投入、构建舆论话语体系和“用西方听得懂的语言”来说话等传媒方式与西方媒体争夺话语权,让中国的正面声音在全世界叫响。

    热点与焦点,公开与公正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由于有些官员不了解外国媒体的思考模式,不懂得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技巧,使得国家和政府在国际舆论面前非常被动。全球化给国际话语体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中国应该作出新的改进,从“三鹿”事件到四川地震的采访,政府与媒体应做到及时反馈,相互沟通。当中国官方舆论和中国民间舆论团结一致的时候,在世界的影响就会非常巨大。热点话题与敏感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是国家获取民众理解支持的有效途径。王总编认为记者采访自由、媒体参与调查、消息及时刊播是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得公开、公正的重要标志,新闻媒体是政府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好帮手。他建议党校开设一些教授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课程,以提高领导的执政能力。

        在现场互动环节,会场气氛异常活跃。面对“党报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的问题,王总编认为要贴近市场,应对新闻界的挑战;贴近读者,做深度报道;建专业化的办报团队,走市场经济道路。王总编还就“媒体如何深入民意、引导舆论”、“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府解放媒体话语权的措施”、“媒体报道时把握民族主义的尺度”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同学们纷纷用热烈的掌声对他耐心诚恳的回答表达了由衷的谢意和敬意。

        王总编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丰富的社会经验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演讲结束后,还有很多同学就新闻和媒体等专业问题向王总编请教学习。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