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桃李】廖文强:“ 核心论文”的青年专业户
  • 作者:学工处 摄影:学工处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4-05-29字体:[
  •      

    人物简介:发表学术论文早已成为了廖**生活的一部分。在EI源刊、CSSCI期刊和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8篇,其中4篇为第一作者,2篇为第二作者。曾获得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项,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研究。学科竞赛方面,他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苏北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奖励。

    潜心学术 献身科研

    廖**从懵懂的高中跨入自主的大学校园之后,便将高中那套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抛开,开始根据自身所求来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研究经济学方面的模型和各种经济学统计分析软件。在廖**大二的时候,偶然跟一名学长合作一个课题,这是他第一次将自己积累的知识运用到科学研究之中,并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良好的成果让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追求,从此一头扎进了学术科研中。

    到目前为止,廖**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先后在EI源刊、CSSCI期刊和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4篇为第一作者(包括EI源刊),2篇为第二作者。另有5篇论文已投往SCICSSCI、中文核心等期刊,目前正在审稿中。

    他申请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包括2012年南昌大学创新训练项目一项和2013年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项,目前正在研究中。他参与了刘耀彬教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道路与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2AZD042),何宜庆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融集聚、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及趋同演化仿真研究:生态效率的视角》(项目批准号:71263039),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调查研究》。他还参与主编《计量经济模型开发与统计软件应用(Ⅰ)》,现在已完成,将于今年印发出版。

    也许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学术研究是痛苦的,但廖**早已乐在其中,他在学术科研里找到了归属感,学术科研让他每天的生活过得充实而富有成就感,学术科研甚至就是他的“女朋友”。

    深入钻研,多方利用

    廖**的金融学专业对数理方面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在学习初期他便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数学的学习上。而在一次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廖**突然想到可以将数学建模运用到学术科研中,这是一种学科交叉,可以将很多抽象的经济现象具体化,从而通过定量的方法得到准确科学的结论,许多经济模型其实也是通过其他数理模型演变而来的。

    廖**是一个会将自己的想法落到实践中的人,所以从大二开始,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数学建模竞赛之旅,最初是从学校的数模竞赛入手,第一次便取得了南昌大学数学竞赛一等奖和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使他信心大增,更加坚定了他要将数学建模融入学术科研的决心。

    而让他数学建模有更高提升的是在大二暑期,他决定留在学校参加数学建模培训,并代表南昌大学参加了“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在取得全国赛的奖励后,身为队长的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一鼓作气的参加了大三寒假举办的201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斩获了国际一等奖。

    他数学建模的这条路走来似乎很顺利,然而成功的花看起来绚烂,却极少有人关心它成长的辛酸。大二暑期数学建模培训时是南昌最热的时节,每天都顶着烈日去基础实验大楼上课,即使教室的电风扇一直在转,但廖**的汗水还是湿透了衣衫。到了晚上睡觉则更是酷热难耐,那时学校的寝室还没有空调,晚上睡在上层,即使有风扇也无法令他感受到一丝凉爽。

    而另一个极端则发生在大三寒假的美国数学建模竞赛时,那时正处于凛凛寒冬,而由于场地的问题,参赛期间大家晚上都只能睡在比赛场地寒冷的地板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廖**和他的队友每天都计划着要完成的任务,学习的知识,这样一点一点地积累,最终推导得到了关于量变与质变的转换方程式。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如今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保送外校,继续金融学的学术研究,他决心将之前的成就归零,虚心接受新的环境、新的任务,以在学术研究上寻求一个更有深度的自己。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