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云中谁寄锦书来 清明尺笺诉衷情
  • 作者:校内各单位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2-04-05字体:[
  •   

    编者按:清明之际,学校师生通过写信的方式,书写清明寄语, 或结合“网上祭英烈”等活动,撰写感言体会,“致敬英雄,缅怀英烈”;或“追忆亲朋,寄托哀思”,传承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尊重生命、孝老敬亲风尚。

    清明追思,家国永念

    外国语学院 日语212班 罗佳

    尊敬的革命先辈们:

    你们好!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朝暮过往,又至清明。

    在此,我遥寄思念,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当年你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已春风蔚然,生意盎然。窗外艳杏烧林,芳景如屏。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但我们始终牢记:现今和平美好的生活是先辈们自强不息、勤勤恳恳用血汗开拓出来的;是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用生命拼出来的。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的痛苦折磨,你们都义无反顾。是你们用身躯铺就了康庄大道,是你们用鲜血染红飘扬旗帜。我们会努力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清明风日好,得意正当年。不妨游衍乐,正是好时节。神州大地,满目繁华,愿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此致

    敬礼

    清明寄语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类211班 刘安雅

    亲爱的外公:

    您在那个世界过得可好?

    春至夏,秋至冬,又待冬去春来,正是清明时。转眼间,自我高三那年您离开,至今有一年有余,思念如同毫无边际的黑夜将我缠绕,逢此清明,更添对您无尽的哀思与怀念。

    我仍记得,您常常对我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土地就是庄稼人的根本,您一辈子都扎根在土地上,以虔诚的态度去播种、除草、捉虫,去看它成熟、收获。您的一生好像将中国农民辛勤劳作、不辞辛苦的优良品格浓缩在那一方土地上了,靠着它,您抚养两个女儿长大成人,教会了她们,也教会了我们小辈知书明理、踏实做人。

    我想,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通常不会使人感到特别悲伤,而真正会令我感到悲痛的是您亲手种下的苹果树发出的“沙沙”声、是那被放在院落角落的“二八”自行车、是那放在煤堆上的一把锄头,还有那坚持报时的老式评书机……

    写信至此,泪已千行,我只能在远方向您遥寄哀思。

    愿您无病无痛、逍遥快乐。 

    世纪荣光 永铭不忘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191班 汪鸣飞

    尊敬的邹衍少将:

    您好!前几日才听闻噩耗,很抱歉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您。

    作为一名江西人,我为自己感到羞愧,也为江西感到自豪,幸而有您。13岁,是您投入革命的时候,13岁的我却还很懵懂。此番写信一是问候,二是想询问一下您的青年时期是有怎样的热血。

    41日后,我便时常想起您,时常想着您的时代有着怎样的艰难险苦,107岁高龄的您现在还会不会怀念那一段只属于您的青春。身在沈阳的您是否知道,江西正与新一轮的疫情抗衡呢?我们多希望能再有一位将军,为我们撕破黑暗与阴霾,我又有多希望每一名江西子弟都能成为像您这样的将军,为了自己的故乡故国披荆斩棘。每每哀思之际,我又会有些庆幸,自己经历了三年的疫情,也终于能有着投身报国的信念,能体会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我特别想知道,当您看着疫情当下的青年学子纷纷奋起,是否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这样,而感到深深的欣慰呢?

    今日我理当悼念,缅怀,可我更为您骄傲,您一定不曾逝去,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

    谢谢您,我的开国将军!

    此致

    敬礼


    清明亦清明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196班 曾珏惠

    尊敬的遗体器官捐献者们:

    烟柳河上碧,杏花伴微雨,想来,清明时节总是生机盎然。

    在你们之中,有爱在春日艳阳里奔跑的八岁的小文博,也有“生为人民服务,死为国效劳”的离休老干部、老党员、我国第一批海军战士徐平瑜老人。逝者未尝往,面对自然界动辄万年的时间标尺,生命脆弱而渺小,而你们则以另一种方式延伸生命的价值。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清明的原野翠绿清新,满是生机。我深知你们始终追求着生的光明,帮助着更多的患者和家庭走出命运曲折的沟壑,,让人生出无限的希冀与热望。

    死亡的负荷那样沉重,但“沉重与沉重不一样”,倘若这份沉重是如春日生机般的明媚希望,那么这份重量便会化作温暖引领我们走入另一个繁盛的、生机盎然的时节。

    花飨逝者,春暖斯人,清明亦清明。

       此致

    敬礼

    致敬英烈,传爱国思想

    幼儿园 周德蔚

    敬爱的各位先烈们:

    大家好!

    敬爱的先烈们,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的清明节。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乡的土地上。为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宁死不屈,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历史定格,英雄长眠。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触摸到先烈们跳动的脉搏。正是因为他们的伟大,中国巨龙飞腾于九霄之外,华夏巨人屹立于民族之林。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一个古老民族书写下一篇新的乐章,一个泱泱大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虽然,你们倒下了,但有无数的后来者站了起来!你们的精神会被我们一代人又一代人传承,并成为我们民族复兴、国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

    青山肃立,绿水长歌,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继承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此致

    敬礼

    捧一抔黄土,缅怀英雄

    后勤服务集团 凌藜倩

    敬爱的革命烈士们:

    你们好!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在四月的细雨绵绵中,又一年清明到。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在网上追悼长眠在这方热土上的英灵,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当鼠标划过一张张烈士的照片,我陷入了沉默。喝水不忘掘井人,我们之所以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们奋斗和牺牲换来的。

    那些离我们而去的先烈们,虽然你们无法享受当下的美好生活,但我明白,你们看到自己曾经播下的“种”,现如今结出了美丽的“果”,一定特别欣慰。

    身已逝,志犹存,丰碑字字述忠魂。今时莫忘来时路,常念先恩砺后人。感谢英勇无畏的先烈们,没有你们的果断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笑容,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此致

    敬礼!


    祭英烈感想

    后勤服务集团 徐志瑾

    敬爱的方志敏烈士:

    您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转眼间,清明又至,引起了我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也勾起了我对您的缅怀。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您和其他的革命烈士为了新中国,为了现在的和平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不仅舍弃了自己的家庭还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现在的中国正如您在《可爱的中国》中写的一样:“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您放心,我们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向你们看齐,继承你们的革命意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世界的和平而努力!也由衷地感谢你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此致

    敬礼


    致革命英烈们的一封信

    后勤服务集团 刘世雄

    伟大的革命烈士:

    你们好!

    清明节期间,我通过点击“中华英烈网”中的烈士英名录。从中了解到英烈们之所以伟大,为后世缅怀,是因为你们有着对这个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忧思,有着无法割舍的家国情怀,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热血。

    可以说,没有英烈们的前赴后继的牺牲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在英烈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闪烁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展现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所有这些,是我们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动力源泉。

    在“中华英烈网”上为英烈献上鲜花参加祭扫,让清明节多了一层意味,是追思与不舍,更有激励与力量。清明祭英烈,激发爱国情,凝聚民族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入现实,增添新的内涵。通过网络祭奠英列,不止是疫情防控需要,也应该成为丰富清明祭祀的一种现代方式,与时俱进地唤醒民众意识,传承英烈精神,营造奋进新时代的浓厚氛围。

        此致,

    敬礼!


    致革命英烈们的一封信

    后勤服务集团  张婷

    伟大的革命烈士:

    你们好!

    “又见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三月的春风不经意间就把嫩绿萌发在四月的枝头,此时的祖国大地,万物复苏,一片绿意,所有的生命都焕发着自己的样子,生机勃勃,清明时节如约而至。

    每一年的清明时节,都会想起可爱的你们。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在学习了党史后,我越发体会到你们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付出了多少的血泪。在此我想到了之前观看的《雷锋》电影,电影的主角“雷锋”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彻于一举一动,他抓住一切空闲时间努力学习党史充实自己的文化素养,利用自身的钱财和力量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也带动身边的战友一起传承着这份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正是因为有了你们前赴后继的“先烈”们始终想着为人民创建幸福生活,才有了现在的幸福安康,你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让我继续接过你们手中的这根棒,永远传承。

        此致,

    敬礼!


    编    辑:涂金凤

    责任编辑:许  航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