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口腔医学院 周安)近日,口腔医学院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赴各教研室开展“教育家精神”专题宣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深刻领会新时代教育者的使命担当,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走深走实。

口腔修复教研室的教师们围坐在一起,医院党委书记周婷与大家亲切交流。专题讲课中,周婷指出,教育家精神是师德师风的灵魂。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既要精研医术,更要涵养“立德、立功、立言”的教育情怀,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融入教学全过程。她与大家探讨运用社会热点,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路径,并鼓励大家在教学相长中用青年话语讲透为学为医之道,为社会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口腔内科教研室,医院院长杨健从从教30余年的经历,娓娓道来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他指出,师者与医者的道德标准是统一的,德为先要。要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破解学生培养与患者服务的双重难题。他通过剖析临床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强调“学术诚信不容妥协,师生关系不容越界”,要求教师严守师德底线,争做“四有”好老师。

预防儿童教研室里大家正在严肃热烈地讨论。副院长欧晓艳给大家授专题讲座。她带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相关论述,并结合师德违规案例和医疗行业风险点,重点剖析了学术不端、医疗教学敷衍等问题的危害,要求教师主动对标《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常怀敬畏之心,做到“课上课下一致、人前人后如一”。

在正畸教研室,学生党总支书记赵豫以黄旭华院士以身许国的先进事迹为引,阐释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他指出,黄旭华院士用算盘计算核潜艇数据的严谨,正是教育者对待学术应有的态度;他甘为年轻科研人员铺路搭桥的胸襟,恰是临床教师该有的育人格局。全体教师应将此融入工作生活,在教育工作中传递“国之所需即我之所向”的担当精神。

在颌面外科教研室,副院长习伟宏以“教育家精神与三尺讲台的距离”引入,通过徐特立、张桂梅、陶行知、黄大年等大先生事迹,激励大家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教育境界,挑战自我、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黄旭华、黄大年等杰出教育家的事迹,让我懂得教育家精神应该体现在与学生并肩成长的晨昏灯火里,体现在我们俯身倾听患者病史时的专注,深夜回复学生科研困惑时的耐心里”口腔修复科教研室负责人王娇龙说道。
“作为临床教师,我们将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在教学中传递家国情怀,在诊疗中践行医者仁心。”口腔内科教研室黄文青说道。
此次宣讲覆盖全院5个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宣讲期间同步开展师德警示教育。
以教育家精神浇灌三尺讲台,口腔医学院全覆盖的师德师风宣讲工作,通过事迹展示、案例剖析、互动交流等丰富的形式,引导全体教师对标“大先生”。下一步,医院将结合课程思政大赛、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科普讲解大赛等,推动教育家精神与医疗、教学、科研深度融合,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夯实师德根基。
编 辑:夏芸
责任编辑:徐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