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秦海明、李琴) 8月19日至24日,第三十四届国际湖沼学大会在中国南京召开。我校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吴乃成博士、兰志春博士、黎磊博士和秦海明博士与生命科学学院何亮博士和张欢博士及4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吴乃成博士受邀组织和主持题为“Trait-based approaches in aquatic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under multiple environmental stressors”的专题分会场。吴博士是学校2018年从丹麦奥胡斯大学新引进的江西省“双千”人才。在本次会议上,流域生态学研究所的吴乃成博士、兰志春博士和秦海明博士及两位研究生分别对各自的研究成果作了口头报告。会议期间约有60余人直接参加了该会场的讨论,近年来,利用性状分析进行多重环境压力下的水生态研究和管理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国际上的科研同行对该专题的报告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关心流域所师生在鄱阳湖开展的生态学研究,提出了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这充分说明我校流域生态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鄱阳湖开展的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和重要科学意义。

国际湖沼学大会每2-3年举行一次,首次会议于1922年在德国基尔举行。1980年日本承办了第21届国际湖沼学大会,是该会议首次在亚洲举行。1995年第26届国际湖沼学大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巴西)举行。本届会议是国际湖沼学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土壤学会、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承办。大会的主题是“湖沼学——支撑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科学”。共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丹麦、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法国、加拿大等100多个国家的近6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历时5天,共包括大会报告16个,29个分会场386个分会报告,93个海报。内容涵盖了生物多样性、富营养化、水质安全、渔业管理和生态系统修复等,为内陆湖泊、河流等水体研究新成果、新思想与新技术的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平台。
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淡水生态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湖沼学作为以水体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旨在揭示水体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与机理的科学。国际湖沼学大会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内陆水体(湖泊、河流等)综合研究的学术大会,本次会议的召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湖泊、河流等水体基础研究与相关应用研究的技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