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第四附属医院)近日,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开展一例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精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为医院今后开展冠心病患者精准介入治疗创下了良好开端。冠状动脉造影长期以来被公认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指导治疗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管壁结构、斑块形态、性质及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而血管内超声的出现弥补了其不足。
患者刘某,男,68岁,2014年在江西省某医院分别于左前降支及右冠进行支架植入术,于今年1月份开始再次出现胸闷、胸痛不适,7月31日来医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端支架边缘约95%狭窄,左回旋支近端约50%狭窄,右冠中段支架完全闭塞。为精准测量血管狭窄程度,更好的确定支架贴壁情况,保障病人的预后疗效,以心血管内科主任方正旭为首的心血管内科团队决定在冠状动脉内血管超声检查指导下为患者进行支架植入。 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8月7日,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在介入室为其进行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脉支架植入术。术中在血管内超声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对比、分析,确定了患者冠脉病变的性质和范围、所需植入支架的大小及长度,分别为患者左前降支及右冠植入了支架,植入支架后再次复查血管内超声检查见患者支架膨胀完全、贴壁完美,病变冠脉血管恢复正常。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出院。

方正旭介绍,血管内超声检查是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一种使用末端连接有超声探头的特殊导管进行的医学成像技术。它可明确冠脉造影不能明确的狭窄,观测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消退,评价血管壁的张力和顺应性,帮助选择心脏支架的大小、长度,判断心脏支架是否贴壁等优势。 血管内超声技术的应用,体现了我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处理高难度冠脉血管病变的技术水平。凭着扎实的临床技术,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守护患者健康的服务理念,心血管内科团队将不断提升自己,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专家介绍 :方正旭,心血管专业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心内科主任、第四临床医学院教研室主任。2013年赴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对心血管内科、老年医学、危重症医学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擅长经桡动脉或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支架植入术;快速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缓慢性心律失常单腔、双腔心脏起博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肥厚性心肌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呼吸机辅助通气。)

编 辑:魏子涵
责任编辑: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