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江西省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在严峻的疫情面前,一附院人展现了最大的责任和担当,忠实履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守护着江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江西抗疫第一线。

上午七时许,医护人员集中乘通勤车,从驻地抵达医院,开始一日的工作。

准备上班的医护人员向镜头打招呼。

医护人员进入医院,排队测量体温。
热成像体温检测仪,一秒钟即可显示体温。


工作衣、隔离衣、防护服......做好万全防护措施。一支由12人组成的护理小组准备进入污染区工作 。

写有名字的工作鞋。

穿戴防护装备,无法看清彼此容貌,大家将姓名写在防护服上。

呼吸、急诊、感染科的专家们通力协作,组成了隔离病房最核心的力量。医生、护理、医技、后勤......五百多人的大团队,投入了这场战斗。

上午十点半,是雷打不动的病情讨论会。隔离病房负责人、相关学科专家、诊疗组组长围坐一圈,梳理患者病情变化,对重症患者和典型病例重点讨论沟通。

病情讨论中,专家将简要信息记录在手机里。

出院小结在这个绿色篮子里存放。从最开始的没有出院,到现在小结多到篮子放不下,见证了出院人数从少变多的过程。

90后医生刘志成在电脑前录入医嘱。一家三口齐上阵,他的父母也在当地卫生院以不同方式抗击疫情。

呼吸科医生康秀华在病例和药单上签字。诊疗组每天都要核对患者治疗及用药情况。

将手机用塑料袋套住,每日一换,可以有效降低被感染风险。

上午十一点,专家们在电脑中录入患者信息。

对周文华、邹靖云这两位90后医生来说,参加过2003年战非典的急诊科周从阳教授是他们的偶像。周从阳手把手指导他们,让他们感到兴奋和自豪。

将影像结果录下,发到专科微信群里讨论病情。

在潜在污染区,医护人员穿着隔离衣工作。

中医科医生万欣利用手机视频对患者进行问诊,观察其舌苔厚度。

医院购置对讲机、手机,放在污染区、清洁区等不同区域专机专用,加快信息传递效率。

呼吸科医生左玮和小组成员沟通病情。“最忙碌的一个夜晚,一整晚没睡,收了二十个病人。”她回忆起第一个夜班。


隔离病房ICU清洁区,医生可以通过监控随时观察污染区内的患者。数字对应着屏幕上的病床位置。

96年护士任杰在配药,准备送进隔离病房。

2月19日,7个月宝宝痊愈出院。治疗期间,儿科派驻七位“临时妈妈”轮班照顾宝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