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心理委员则是心灵的使者。在学校心理健康建设工作中,他们似“小太阳”般的存在,无时无刻地活跃在学子身边,一直默默的关注着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守护着校园心理危机防线。
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名字听起来或许不是那么熟悉,但他们却是同学们黑夜里的一盏灯塔,寒冬里的一盆炉火,口渴时的一瓢清茶,只为给予受伤的心灵一股力量,为内心带来温暖和光亮。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心理委员们在工作中所奉行的宗旨,他们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自我的成长,在自我成长中团结带领大家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设良好的班级心理文化,帮助需要心理咨询的同学接受咨询……是他们一直在做的。
让生活中的每一处不如意变成一次磨炼,给所有的“苦”带来一点“甜”,帮助更多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是南昌大学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的追求目标。自队伍建立以来,一批批优秀班级心理委员涌现而出,2022年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44位同学,给予他们“南昌大学优秀班级心理委员”称号,鼓励他们继续延续美好的行为,让“爱”与“被爱”一起壮大。
江西省高校“优秀心理委员”获得者陈燕琪如今已成为了我校食品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回忆起她担任心理委员时的经历,她说:“在担任心理委员期间,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是最困难的事情,因此需要和同学保持紧密联系,拉近关系,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心理委员这份工作的意义其实比看起来更大,看着被自己帮助过的同学展开了笑容,我认为也是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
“我仍然记得那是我们班的一位平时很阳光开朗的同学,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消极的言论,我及时捕捉到了信息,耐心地询问了他的近况,得知他只是最近生活不顺才松了一口气,并分享了缓解压力的小技巧。通过这件小事过后,我更加感受到心理委员的重要性,懂得了一名合格的心理委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共情力,及时发现心理状态不佳的同学,并以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阴霾。”先进制造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203班的心理委员涂毓伟分享着他的收获。
作为第一临床医学院2018级麻醉181班的心理委员,彭佳欣同学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身为班级心理委员,让我对班上同学的行动多了一份注意,必须拥有像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才能快速准确的观察出同学们的异常。关心、关注、关爱是我们必备的技能。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认真聆听,沟通是心灵的桥梁,很多时候只有在沟通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知道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未来我也将多学多思,努力把工作做好。”
“作为一名退伍大学生,从军营的一个兵到校园的一名心理委员,我都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在参加趣味心理活动和心理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在与同学们的心理帮扶交流互动中,我有效地缓解了同学们的心理困惑,同时也让我增进了同学情谊,我想这大概就是心理委员工作的职责和意义所在。”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数据191班的心理委员文博说道。
祝雨欣同学作为药学院药学191班的心理委员,她这样说:“我主要负责组织心理测评、心理沙龙、关注同学的日常状态等。在此期间,让我感受较深的是主办心理沙龙,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业之余得到放松,提高参与意识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作为一名心理委员,我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爱的花朵需要浇灌才能绚丽绽放,我们的心理委员也将不仅仅是赠人玫瑰,而将继续用“心”播撒爱的种子,做好“小太阳”,让爱的花朵开在越来越多人的心中,给予他们力量,温暖和照亮更多人的内心,鼓励曾经帮助过的人继续在精彩人生灿烂前行!
编 辑:曾 慧
责任编辑:涂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