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一附院3项成果获江西省2022年教学成果奖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4-01-04字体:[
  •   

    本网讯(第一附属医院)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2022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授奖的决定。南大一附院(第一临床医学院)3项成果获教学成果奖,获奖数量位列全省各医院第一,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一。该类奖项是省内首次由江西省人民政府表彰的教学成果奖励项目,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每四年评审一次,是我省高等教育领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奖项,代表了我省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前沿探索、经验总结的重要成果。

    本次获奖3项成果中,本科层次2项,研究生层次1项。南大一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医学人文教研室黄霞教学团队主持的《医学院校“一基地三平台”医学人文实践教育新模式》,诊断学教研室周晓东教学团队主持的《“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拔尖人才“四位一体”科创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教学成果分别获高等教育类(本科层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口腔医学教研室邱嘉旋教学团队主持的《口腔医学博士生创新能力“三位一体、五维评价”培养新模式》教学成果获研究生教育类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长期以来,南大一附院坚持做好高水平教育教学顶层设计,以“一流学科/专业、一流课程“为支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实践,持续推进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助力南昌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助推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南大一附院3项获奖成果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与成效、创新与进展,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成果简介

    黄霞教学团队

    本科成果:《医学院校“一基地三平台”医学人文实践教育新模式》

    该成果针对医学人文实践教育中的薄弱问题,融合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橙心助老”“如亲陪诊”“蓝天使”三大特色志愿服务平台;基于“一基地三平台”和激励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学人文实践活动,制定了以“幸福V银行”为主的师生双向实践活动激励机制。通过以品牌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医学人文实践教育,重点培养医学生“医者仁心”的情怀,提升关爱患者和沟通能力等医学人文素养,让医学生在走上行医岗位时真正做到“眼中有病,心中有人”。通过系列改革与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医学院校“一基地三平台”医学人文实践教育模式。

    周晓东教学团队

    本科成果:《“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拔尖人才“四位一体”科创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

    该成果以面向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为目标,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确立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临床医学生“三位一体”科创能力培养新模式,即“课程体系-名师大讲堂-学术活动”相互协同、“创新课堂-科创实践-以赛促研”相互衔接、“平台支撑-师生共同体-制度建设”全方位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

    邱嘉旋教学团队

    研究生成果:《口腔医学博士生创新能力“三位一体、五维评价”培养新模式》

    该成果着眼于口腔医学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职业情怀教育薄弱、知识结构扁平化、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探索形成博士生创新能力“三位一体、五维评价”的培养新模式。“三位一体”是将“价值引领、交叉融合、创新赋能”作为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价值引领”是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培养过程,引导博士生塑造正确价值取向;“交叉融合”指强化与生物、材料等相关学科交叉,完善博士生的知识框架;“创新赋能”是以项目为驱动、以竞赛为牵引、以成果转化为抓手,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构建“五维评价”法,旨在全面评价博士生创新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内驱力。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