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安市青原区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与古郡风华的土地上,一场由校地融合催生的创新变革正蓬勃兴起。南昌大学与青原区深度携手,将科研智慧注入产业肌理、用创意设计激活文化基因、以医疗协作守护民生福祉,在文旅融合、食品加工、文创开发、医疗服务等领域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生态,让革命老区的“创新树”根深叶茂,结出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果实。
竹构织景数字技术唤醒山水文脉
7月5日,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张嘉新博士带领师生团队奔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山,开展“青春绘景·智构山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队员们在沉浸式研学实践中深度感知地方特色与文化根脉,以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技术为笔,因地制宜勾勒乡村旅游走廊竹构图景,为青原山景区品质升级注入青春智慧。

7月的青原山雾气氤氲,草坪上一座曲线流畅的竹构艺术装置静静矗立。人们穿行于2米高的镂空廊架间,指尖拂过本地毛竹拼接的温润曲面,光影透过参数化设计的网格洒落,在地面织就流动的光斑。“这不仅是一处景点,更是校地共创的智慧结晶!”施工队员擦着额间的汗,语气里满是自豪。
磨浆破壁绿色技术激活乡土资源

在食品加工车间内,一场“技术革命”正深刻重塑着农产品加工的格局。南昌大学陈军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高能流体磨技术装备轰鸣运转,金黄浓稠的蜘稻香米原浆在超微粉碎工艺下,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这套入选江西首套重大技术装备及江西省绿色技术的创新设备,在创制与应用中有效解决了传统加工中食品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难题,为食品加工技术升级和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依托这项核心技术,南昌大学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聚焦青原区特色农产品资源,成功研发出三款极具地方辨识度的饮品。其中,“蜘稻香米乳”以青原区特色蜘稻香米为原料,应用生物防治专利技术,坚守绿色有机健康的核心理念;“东固莲子汁”精选青原区东固山区无污染莲子精制而成,将当地红色革命故事融入产品内涵,让饮品承载起文化记忆;“柚爽复合果汁”则以青原区周边的井冈蜜柚为主要原料,为特色水果深加工开辟了复合果汁新赛道。
这些产品通过技术赋能,让深山里的农产品挣脱传统加工的局限,摇身变为兼具品质与文化附加值的高端饮品,实现了从“乡土食材”到“特色商品”的跨越。
文创破圈设计语言转译文化密码
青原区的土地上,红色基因、庐陵古韵与现代气息交织共生,酝酿出醇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深入挖掘这份文化宝藏,让传统文脉在当代焕发新生,同时提升城市品牌辨识度,青原区两山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与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携手,在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作品展中共同主办“青原礼物”主题产品设计活动。这场赛事如同一把钥匙,既激活了设计师的创新潜能,更推动文创产品从单一形态向多元表达拓展。
活动鼓励参赛者围绕东固传统造像、渼陂古村建筑、青原喊船等非遗文化,以及东固革命根据地、文天祥故里等红色资源展开创作。参赛作品可涵盖文创产品设计类、视觉传达设计类、数字媒体艺术和虚拟IP设计类四大类别。无论是可触摸的实物,还是可传播的数字内容,都在尝试用现代设计语言,让沉睡的文化符号走进日常生活。

“青原礼物”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串联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纽带、衔接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的桥梁。当东固造像的纹样化作丝巾上的流动图案,当渼陂古村的轮廓融入灯具的光影设计,当红色故事通过虚拟IP被年轻群体熟知,青原的文化基因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时代肌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医联惠民优质资源扎根基层土壤
创新动能不仅驱动产业升级,更在青原区民生领域写下温暖注脚。去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大一附院”)与吉安市青原区总医院正式签署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并揭牌。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两院在深化医疗协作、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更为提升青原区医疗服务水平、惠及当地群众搭建起坚实桥梁。

签约仪式上,南大一附院党委书记廖岚明确表示,将以技术进步与服务创新为抓手,推动两院协同共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青原区区长曾昭君表示,此次合作既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生动实践,也是推进区域医疗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承载着全区群众对优质医疗的热切期盼。
活动中,南大一附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怡被正式任命为青原区总医院执行院长,为医联体的深度落地注入专业力量。两院将重点推进骨科、泌尿外科等学科共建,通过常态化的医疗协作,持续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深耕医联体建设的省级龙头医院,南大一附院始终以技术输出和管理帮扶为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以人才培育、学科强化和服务升级进一步为当地医疗体系注入新动力,让专业医疗力量扎根基层,为健康江西建设贡献 “青原力量”。
从竹构景观的曲线里,能读出校地协同的智慧;从米乳的醇香中,能尝到技术创新的甘甜;从文创的巧思间,能触摸文化传承的温度;从诊室的问诊声里,能感受到资源下沉的厚度。青原区与南昌大学的深度融合,正让红土地上的 “创新树” 枝繁叶茂,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
编 辑:欧阳仟
责任编辑:涂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