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凝望成隔岸的灯火,青春徜徉在斑斓的水光间。大学,是一个让青春拥有无限色彩的地方。
又是一年的夏天,风吹乱着头发,皱着眼睛看见阳光下的教学楼,它已换上了崭新的中国红,显得更年轻了。在路上匆匆的人影中,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夹着砖块厚的课本,迅速地钻进教室,“点名了哈,王小荣。”“到!”……课堂上既渴望又倦怠的眼神,一会儿专注,一会儿迷离,“讲到哪里啦?哪一页?”课本上的笔记诚实地告诉自己当时有没有认真听课,然后在考前一边拼命补划重点,一边哀嚎:“曾经有一份真正的重点摆在我的面前,我却没有珍惜,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
经过了无数次的林荫小道,依旧是处处可见盎然生机,青春的颜色在夏日里愈演愈烈。“嘿!上啥课呢美女!”“Hello,去哪儿玩呢?”还记得在雨后,趁好友不注意时猛摇一下路旁的树干,雨水漱漱地淋好友一身,一场角逐在坏笑中开始……如今,树干不能轻易撼动了,树影却更加婆娑动人。
来到公寓科门口,众多消息的发源地,我们的“八卦门”。“文学社招干啦!”“香港记者,2005年因涉嫌间谍罪被北京市国家安全局依法逮捕是校园歌手大赛冠军呢,好帅呀!”“水果拼盘大赛开始报名了!”“快看,隔壁班学委和我们班长手牵手呢,我就说嘛!”也记得最热闹的平安夜,在巴掌大的地方,成单成双或成群地站满了人,各个手捧苹果、礼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等待着,谈笑着,拥抱着……那是整个冬天最温暖的日子。
走进寝室,书桌、衣柜、床,一切都是老样子……想起了抱着书本正要出门的寝室长,“等下记得打扫卫生啊!”一旁刘海二十四小时凌乱的小毛驴,一溜烟小跑跟上去,“等等我!”窗户边对着镜子自我陶醉的猴子,又高又瘦又漂亮,时不时给看她的人抛个飞吻。面对飞吻翻着白眼的章鱼,总是拥有奇特审美和雷人造型,我们起名叫“奶奶的花裤衩”、“小乌龟的马甲”。旁边那位手里像粘着零食一般的猪猪,总是在放下饭盒的瞬间就开始喊,“没吃饱!”而我,褪去在外“学委、部长、党员”的颜色,在寝室是个和大家打成一片的二货。
六个不同性格的人组成的“动物轩”,亲密与碰撞使每个人都着上了新的色彩。参加“寝室设计大赛”,我们讨论、分工、争吵,最后在包容与磨合中拿出最好作品,获得了“三等奖”。每个室友生日的例行聚餐,快乐洋溢在群相册里,时间和地点不同,开心的表情却都一个模样。失恋喝醉酒的室友,我们连拖带拽地扛回来,泡茶的,擦脸的,抱着一起哭的,醒来后却还是放晴的天空,不留一丝丝暗淡。最骄傲的是每年奖学金的红榜上,寝室里每个人不曾落下过一次。
去超市的路上,叠满了我们来来回回的脚印,特别记得那颗大茶树,曾有过我们室友五人躲过的身影。那晚跟踪猴子看她男友长啥样,我们五个人紧紧地躲树后观看,不小心挤出了一个,乱了阵型,大伙纷纷装作偶遇大声说,“晚上好啊!””好巧啊!”“风景真好啊!”……然后一窝蜂似的跑开。

食堂,一个喂饱眼睛和胃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美总会和吃扯上关系,比如“秀色可餐”、“大饱眼福”这样的字眼,大概“美”都是一种享受吧。而当时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每天和喜欢的人一起吃食堂。
在自习室俯瞰空旷的球场,想起哨声吹响,心里还是会不由地紧张。一场场激动人心的排球赛、篮球赛,刻苦训练的队友大多变成了“胃痛的赛亚人”,而汗水浸透过的球服,洋溢的是青春的色彩!
塑胶跑道上安静的大喇叭,依稀能听到运动会的主题曲和转播的精彩解说词,“迎面走来是的是2010级临本(3)班,他们的口号是‘努力,努力,勇夺第一!’……”一个个运动员满头大汗、奋力冲刺,他们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股向前冲的勇气和拼全力的豪气。
傍晚路过大礼堂,大门紧闭着,海报崭新的,大概里面正在紧张彩排吧。我们曾站在舞台上激动又小心翼翼,也曾坐在观众席期待和欢呼欣喜,也曾在幕后策划这样那样的晚会,大家都曾唱着跳着歌舞青春,最后以一张“大合影”在曲终人散后落幕。
晚风如美人的衣袖般拂过人工湖,夜色似流水,只记得那双闪亮的眼眸,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喜欢你!”那意气风发的回声还在。人已远离,青涩的爱情,若没有适合的温度和养分,终究要凋零。
依然亮着灯光的办公楼,像极了一位慈爱的母亲,始终如一地守护着自己的孩儿。那些曾看着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老师,你们可还好?
过不了多久,拥挤的人群就像蒸发的雨水,消失不见,只有树梢上不知名的小鸟,时而停靠,时而飞翔。青春,像一笔泼墨晕染在静如水的时间里,水彩交融,透明立体,色彩斑斓,如琥珀般,恒、久、远……